
脫貧我能行
牧家樂辟出增收路
□口述: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班迪爾鄉波斯特班迪爾村村民拜給克·居吾孜
□整理:本報全媒體記者韓沁言 於強富 劉毅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班迪爾鄉波斯特班迪爾村村民拜給克·居吾孜(左)和村民一起張貼“旅游接待戶”牌子(11月2日攝)。
開辦牧家樂,對于逐水草而居的我來說,是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要知道,對靠放牧和吃低保養活一家人的我來說,既沒有閑錢,也沒有那個膽量。可就是這么一個我,在村第一書記朱建軍的幫助下,去年初竟然開起了牧家樂,而且經營得有聲有色。
我是村里第一個開牧家樂的,第一年就收入4萬多元。
我家有5口人,3年前,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日子過得很拮據。
2018年初,“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鼓勵村民積極發展塔吉克族特色的牧家樂,拓寬村民的收入渠道。
作為黨員,咱要帶頭。說起這個,我當時還是很猶豫的,主要是擔心開了沒人來。“訪惠聚”駐村工作隊領導和村干部三番五次來家里給我做思想工作,不僅幫我購置了沙發、茶幾等物品,還幫助我改造了廚房,粉刷了房子,新建了馕坑。
朱建軍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隊員還幫我到處找客源。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家迎來了一個20人的旅游團隊。宰羊、做飯,還有吹拉彈唱的、跳舞的……我和鄰居忙得不亦樂乎。晚上一算賬,我凈賺了2500元。
“明天就給女兒寄生活費。”當晚老伴給我安排了一個新任務。那時,大女兒在上大學,正需要生活費呢。
第一個月,減去幫忙鄰居的勞務費和其他開支,我凈賺了8000元。
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我牽頭成立了旅游專業合作社,帶領6戶貧困村民一起經營牧家樂。
游客來了,旅游合作社有專門負責宰羊的、做飯的、倒茶端飯的,還有吹拉彈唱的、跳舞的……大家都高興得很。
就這樣,我們的旅游合作社越辦越好,客人來了一批又一批。旅游合作社里的貧困戶每月也有了穩定收入。
今年,我大女兒大學畢業了,她學的是旅游管理專業,我們的牧家樂剛好能用上。有了年輕人的參與,相信我們旅游合作社的效益會越來越好!
“冰川土豆”孕育致富夢
□口述: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科克亞爾柯爾克孜族鄉科克亞爾村村民 伊斯拉木拜克·乎居爾
□整理:本報全媒體記者 劉毅 於強富 韓沁言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科克亞爾柯爾克孜族鄉科克亞爾村村民伊斯拉木拜克·乎居爾在整理準備銷售的黑皮土豆(11月2日攝)。
黑皮土豆讓我看到了增收的希望。
我家的農田不算肥沃,今年我種了3畝多黑皮土豆,沒想到原本只產飼草料的土地居然能產出畝均近5000元的效益,不僅提高了家庭收入,還讓我對高原土地有了新的認識。
在我們高原地區,尤其在海拔接近4000米的科克亞爾柯爾克孜族鄉,土地的價值往往被人忽略。由于海拔高,在這里種植傳統經濟作物沒有優勢,因此,每年農民來自土地的收入十分有限。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是在自家地里種些飼草料用于畜牧業生產什么的,很少有人去認真思考這里土地的優勢和價值。
今年,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新的認識。
我們的土地沒有污染,農業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肥和農藥,種植的黑皮土豆能達到有機標準,收購價每公斤達到10元,這一優勢是其他產區無法比擬的。我們的土豆生產環節有專業技術人員指導,產品由電子商務企業包銷,打造的“冰川土豆”品牌就是體現土地價值的最好例證。
這些年,縣上非常重視農產品品牌建設,通過發展特色種植,不斷拓寬農牧民的增收渠道,助力脫貧攻堅。我們鄉海拔高、日照充足、冰川融水充沛,種出的農作物都是綠色產品,再加上對口援疆省市——深圳市的大力幫助,我們決定發展黑皮土豆種植,并打造“冰川土豆”地域品牌,挖掘農業增收的潛力。
為打造“冰川土豆”品牌,從購買土豆種子到種植再到銷售,都有專業技術人員幫助我們管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冰川土豆”這一“金字招牌”被擦得越來越亮。今年,在首屆“喀什禮物”旅游商品設計大賽上,“冰川土豆”獲得第三名,并被列入2019年阿里巴巴新疆興農扶貧項目。目前,我們鄉的“冰川土豆”種植面積已達140畝,年產量達180噸左右,不論是在線上購買產品的消費者,還是來我們這兒的游客,都對“冰川土豆”充滿興趣。眼下,“冰川土豆”正帶著我們增收致富的信心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得到更多消費者的認可。
“冰川土豆”藏著鄉親們增收致富的新希望。明年,我要繼續創新種植模式,進一步提高土豆品質,讓更多消費者認可我們的“冰川土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