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預算為突破口

民樂縣三堡鎮高標準農田智慧灌溉精準節水示范項目
作為曾經地下水過度開采的“重災區”,張掖市正積極開展地下水治理,守護著珍貴的地下水資源。
“這口井封了,但我們村民的收入反而漲了!”高臺縣駱駝城鎮水管所盛天彪指著曾經的機井介紹,“‘港灣式’泵池建成后,無需專人值守控制,僅需向滴灌施肥系統配肥、定期清洗過濾設備,這樣一來,畝均節水150立方米左右,畝均省電費11.88元。”
半掩于黃土地的“港灣式”泵池外接智能控制箱,地表水經多級渠系匯入泵池后,通過三級過濾與機井二次凈化形成雙保障,其配套的電動閥門將根據墑情數據自動調節滴灌水量,一改傳統漫灌的粗放用水模式。
小型塘壩、“港灣式”泵池、提灌站等“井轉河”小型水利工程是張掖市地下水超采治理的亮點之一,而“港灣式”泵池如同農田的節水驛站,一改深井抽水漫灌的傳統耕作方式。

高臺縣宣化鎮宣化村村民李先生與巷道鎮紅聯村村民郇先生日前達成交易協議,并在中國水權交易所成功交易水量500立方米,交易金額100元,解決了區域間用水難題的同時有效盤活了灌區水資源,實現了個體用水戶間水資源向“水資產”的轉變。
“此次交易量雖然不大,但是有效解決了我們的用水難題。”郇先生笑著說道,“節水不僅能給土地‘解渴’,還能‘生金’。”
水權交易正在成為張掖市節水的新動力。
通過市場機制,張掖市實現了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張掖市水權交易管理細則》的出臺,實現了水量在不同協會、不同渠系之間的靈活轉讓。這不僅增強了用水戶的節水意識,更促進了農業用水向工業用水的轉化,為張掖市的節水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張掖市積極培育水權市場,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節水工程建設、合同節水管理等,節水量納入用水權交易,通過轉讓節約的水權獲得合理收益。通過水權交易將高標準農田節余水量收儲配置給新建項目,盤活存量水資源,實現水資源節約與高質量發展的雙贏。
2024年,全市進行水權交易2248宗,交易水量5803.06萬立方米,交易金額644.63萬元。
此外,張掖市還促成張掖抽水蓄能電站水權交易水量236萬立方米,交易金額達7913.7萬元,并實現跨市州水權轉讓,在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完成肅南皇城抽水蓄能電站部分水權交易,總交易水量達201萬立方米,交易金額6365.1萬元。
張掖市的節水實踐,探索出一條“生產高效、生態改善、農民增收”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張掖人民正書寫著節水事業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