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夏永輝、通訊員楊衛平、實習生李瑩)擰開學生宿舍的水龍頭,嘩嘩放出清澈、無味的生活用水來。昨日起,位于陽邏的武漢生物工程學院2萬師生再不用擔心“問題水”了。
21日,武生院學生報料反映,宿舍自來水又黃又腥,用手一接連手都臭了,很多人不得不買礦泉水刷牙洗臉。記者在該校了解到,學校供水系統分飲用水、生活用水兩條線,其中飲用水來自陽邏水廠,宿舍及教學樓用水由自辦水廠送水,由于當班人員工作失誤,導致污水事件發生。
該校后勤集團總經理朱定強向記者介紹,兩天內,學校已耗資數十萬元,加班加點完成泵站加壓、水網改造等工作,以后學校用水都來自陽邏水廠,自辦水廠將不再使用。
盡管武生院的用水問題已經解決,但記者了解到,武漢市不少地方依舊存在著用水安全隱患。不少學校、醫院、企業及機關單位,都建有自辦水廠,其質量監測、用水安全等問題一直難以妥善解決。
記者連線武漢市水務集團,接待人員表示,該集團只負責在7個中心城區供水,自辦水廠一般只備案不監管。武漢市水務局人員向記者介紹,審批自辦水廠,要求出具水源合格鑒定材料;水廠運營中,由用水單位及相關職能部門監管。記者聯系環保、衛生、質監等部門,工作人員表示不太清楚,或說不在其管理范圍內。
據悉,我國2002年才出臺有關自辦水廠的管理規定,許多建于此前的水廠,未被納入規范管理;而且,不少單位貪圖方便,或者節省費用,故意將生活用水乃至飲用水性質,改為綜合用水,以逃避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