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豹研究院謹此發布《2025年中國智慧水務(供水領域)行業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研究范圍涵蓋中國智慧水務市場,重點將對中國智慧水務行業的最新政策導向、市場規模、競爭格局、行業前景等關鍵領域進行深入分析,以期對行業最新前沿趨勢做出合理研判。
智慧水務是一種依靠智能化、數字化技術手段,通過軟硬件協同實現對水資源的管理、監控、調度和運營的新興水務管理模式
智慧水務指的是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物聯網技術,通過軟硬件協同對水資源的管理、監控、調度和運營進行智能化、數字化的一種綜合管理模式,按照應用場景可分為大水利領域、城鄉供水領域、排/污水領域、工業水處理領域。
從供水端的角度來看,城鄉供水端的智慧水務可以分為智慧供水、智慧水廠、綜合服務以及營收服務。其中智慧供水指的是通過信息技術,管理者可以遠程監控各個供水泵房的狀態,包括供電狀態、電動閥門的開度、進水壓力和出水流量等信息,并進行日常巡檢和維護。智慧水廠指的是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和傳感器技術,實現水廠在生產、運行、維護、調度和服務等方面的智能化控制和數字化管理。綜合服務指的是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如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對水務系統進行全面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管理。營收服務指的是通過智能化手段,實現了從用戶信息采集、抄表、收費、賬單管理到數據分析的全流程自動化和智能化管理。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頭豹研究編輯整理
在“十四五”規劃的引領下,中國各政府部門高度重視智慧水務的發展,密集出臺相關政策,推動數字孿生流域、水網、水利工程的加快建設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要求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將物聯網感知設施、通信系統等納入公共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建設。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臺和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構建城市數據資源體系,推進城市數據大腦建設。相關水利規劃、水安全規劃以及數字中國政策紛紛出臺。例如《水利部關于實施國家水網重大工程的指導意見》、《“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除此之外,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出臺了相關政策加碼智慧水務的發展。例如上海市出臺《上海市“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旨在確保污水處理設施的高效運行和資源化利用。城投集團作為主要力量,致力于構建標準領先、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環境友好、智慧高效的資源利用型智慧污水處理終端。除此之外,中國鼓勵企業通過智能化、數字化和信息化等形式,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格控制用水總量和強度,強化取水管理和節水管理,以實現水資源的節約和高效利用,推動智慧水務快速發展。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頭豹研究編輯整理
我國供水管網漏損率居高不下,水資源浪費嚴重,增加供水企業成本,而且會影響供水水質,給居民的飲水安全帶來隱患,智慧水務是該問題的核心解決辦法
供水方面,我國供水管網漏損率居高不下,水資源浪費嚴重。我國供水管網長期運行過程中存在外力破壞、管網老化破損、維護與檢修不及時等現象,導致不少城市和縣城管網的漏損情況嚴重,造成水資源的浪費與經濟損失。
供水存在嚴重漏損現象,不僅會造成水資源浪費,增加供水企業成本,而且會影響供水水質,給居民的飲水安全帶來隱患。一些地區由于自來水管網破壞漏損問題嚴重,造成地下泥沙滲漏、雜質沉積,導致水龍頭出水水質渾濁。
智慧水務可通過智能化手段降低供水管道漏損率包括分區計量管理、智能硬件設備的應用以及SCADA系統與GIS系統的結合。分區計量管理指的是通過DMA分區漏損控制系統,將供水管網劃分為若干個獨立的區域,每個區域單獨計量和管理。這種分區管理方法可以更精準地定位和控制漏損點,提高整體管理效率;智能硬件設備的應用指的是安裝各種傳感器、智能水表、壓力計等設備,實時監測管網運行狀態。這些設備可以自動計費、測量流量,并在檢測到異常時發出警報,幫助快速響應和處理漏損問題;SCADA系統與GIS系統的結合則指的是通過SCADA系統和GIS系統,實現對供水管網的可視化管理和調度。SCADA系統負責數據采集和控制,而GIS系統則提供空間位置信息,兩者結合可以有效優化管網運行和維護策略。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國務院官網、頭豹研究編輯整理
中國智慧水務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云計算、大數據等軟件以及水表、二供設備等硬件,中游為以威派格為代表的智慧水務解決方案供應商,下游應用場景包括水廠、官網運輸、供水等,主要市場參與者為各城市的水務集團公司
中國智慧水務產業鏈上游主要為分為軟件和硬件設備,軟件包括了云計算、大數據、地理信息系統等,硬件則包括了二供設備、加壓泵站、水表等。智慧水務軟件是智慧水務中最為核心的組成部分之一,但是其成本占比會隨著客戶的定制化需求、系統功能模塊、用戶數量以及部署方式等因素出現較大的變化。智慧水務的硬件設備會根據智慧水務應用場景的變化而發生變化,通常的智慧水務硬件主要包括了水處理單元以及一體化水處理設備等。
中國智慧水務產業鏈中游主要為智慧水務解決方案供應商,主要的智慧水務解決方案包括智慧水廠解決方案、智慧供水解決方案以及供水調度解決方案等。中國智慧水務整體框架包含了用戶層、應用平臺、應用支撐平臺、數據資源層、感知層/傳輸層以及基礎平臺,通過對水務信息數據進行整合分析處理,并最終為決策提供支持。由于缺乏行業標準和集約化管理,所以主要商業模式仍然是標準化產品+定制化產品與服務模式。企業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智慧水務解決方案,然后通過收取水務服務的資費來獲取收入。
中國智慧水務產業鏈下游應用場景包括水廠、運輸管網、農村供水、城市供水以及水務服務等,主要市場參與者為各城市的水務集團公司。中國智慧水務下游應用場景可分為應用平臺、綜合應用以及業務應用三大板塊,其中業務應用板塊可以分為生產應用、經營應用以及服務應用三大板塊。業務應用層涵蓋智慧水務供水生產應用、供水經營應用與供水服務應用,覆蓋從源頭到龍頭全流程供水環節,主要包括生產應用、經營應用、服務應用。智慧供水生產應用通過生產數據的采集與分析,幫助供水運行管理單位及時掌握關鍵節點信息,提供全面的決策支持,實現達標提質增效,預警預報重大污染、故障事件,切實提升智慧水務運行管控水平。智慧供水經營應用是水務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涉及的維修養護、工單管理、營業收費、大用戶管理等業務應用系統,將經營類業務向移動化、智能化、數字化延伸,提高供水領域經營效率,節能降耗。智慧供水服務應用是面向用水客戶的服務類業務系統,對服務類應用系統進行智慧化提升,打通現有業務系統數據鏈路,建立起數據共享平臺。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頭豹研究編輯整理
2024年中國智慧水務市場規模為579.3億元,我們預計到2029年中國智慧水務市場規模約為1,368.4億元,2024年至2029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8.74%
智慧水廠端主要包括模塊化水廠、傳統水廠智慧化運營管理解決方案等2024年中國智慧水廠市場規模為237.1億元,2024年后中國智慧水廠市場規模將恢復增長,到2029年中國智慧水廠市場規模約為426.0億元。2024年中國智慧水務綜合服務市場規模為12.9億元,2020年至2023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7.68%。我們預計到2029年中國智慧管網市場規模約為21.4億元,2024年到2029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2.90%。智慧供水市場主要包括二供信息化產品及其相關解決方案,2024年中國智慧二次供水市場規模為306.6億元,我們預計到2029年中國智慧供水市場規模約為837.0億元,老舊供水設備智慧化改造將是市場增長驅動因素。智慧水務服務系統主要包括了水務營收客服等一系列服務系統,2024年中國智慧水務服務系統市場規模為22.8億元,隨著智慧水務系統的建設和推廣,我們預計到2029年中國智慧水務服務系統市場規模約為39.1億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頭豹研究編輯整理
中國智慧水務市場發展的驅動因素包括了相關核心技術的技術革新、水務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以及中國智慧城市建設需求
信創及國產替代方面。在發展初期PLC和SCADA系統國產化率不足10%,水務工控設備90%采用國外品牌,隨后匯川、中控等企業加快水務專用控制系統的研發替代?,F階段,已經幾乎實現國產替代。同樣的國產替代進程在水務模型與算法、以及智慧水務平臺等軟件平臺的開發打造中也存在。現階段如威派格、和達科技等智慧水務頭部公司已經通過自身的智慧化技術打造出了國產化綜合管理平臺。同時,住建部2024年發布《智慧水務建設導則》,強制要求新建系統國產化率不低于50%。
水務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指的是通過優化運營流程,數字化轉型能夠顯著提升工作效率并降低運營成本。除此之外,數字化平臺能夠收集、存儲、分析和利用大量的水務信息,為后續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這不僅提高了數據的準確性,還增強了業務洞察力,從而推動企業的持續發展。數字化轉型為水務企業提供了大量的便利,因此越來越多的水務企業重視數字化轉型,通過應用智能技術和信息化手段提升運營效率和管理水平,這也對智慧水務的市場發展起到了驅動作用。
智慧城市建設指的是智慧水務系統的完善改進也是智慧城市管理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智慧水務通過信息化技術方法獲得、處理并公開城市水務信息,可有效管理城市的供水、用水、耗水、排水、污水收集處理、再生水綜合利用等過程。這不僅提升了管理效益,還為城市經濟增長提供了重要支撐?,F階段,國家各級政府機構積極出臺智慧城市建設相關規劃以及政策,提出到2027年,全國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成效,形成一批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典范。智慧城市的建設,一定程度上驅動了智慧水務市場的發展。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CSUS智慧城市領航、中國政府網、頭豹研究院編輯整理
軟硬件協同發展是中國智慧水務的發展趨勢之一,軟硬件協同發展在生產成本端以及產品質量端具備顯著優勢,同時軟硬件協同發展的模式也可以幫助解決行業軟件硬件技術標準不統一,匹配性相對較差的痛點
軟硬件協同發展是智慧水務行業未來的主要發展趨勢之一。中國水務正處于從傳統水務過渡至智慧水務的重要階段,行業內市場參與者包括了重視水務硬件設備制造的企業例如熊貓智慧水務等,也有注重智慧水務集成平臺軟件設計的市場參與者如和達科技、浪潮集團等。同時注重軟件以及硬件系統開發的智慧水務解決方案供應商相對較少,威派格為該類型企業的代表。
軟硬件協同發展能夠實現更高效的系統集成和協同運作,解決行業軟件硬件技術標準不統一,匹配性相對較差的痛點。同時在生產成本端,軟硬件協同發展的智慧水務系統能夠顯著降低建設成本和運行費用。例如,多設備合一的方案可以降低購置、安裝費用超過30%,同時通過后端運維平臺進行日常維護,減少上站維護成本,站點無人或少人值守,運行費用降低20%以上。因此,我們認為智慧水務市場參與者逐步開啟軟硬件協同發展的發展模式是未來智慧水務行業的發展趨勢之一。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頭豹研究編輯整理
智慧水務AI正朝著多模態融合、自主決策、國產化方向發展,而DeepSeek等大模型通過NLP增強、多模型協同及本地化部署,加速水務管理向"感知-認知-決策"全鏈路智能化躍遷,“威派格河圖AI”平臺為行業典型示范
智慧水務AI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包括整合IoT傳感器、GIS、氣象等多源數據,通過時序模型(LSTM/Transformer)實現用水量預測精度提升至95%以上,管網漏損定位誤差縮小至50米內;發展水務專用智能體,集成預測模型、知識圖譜與強化學習,實現工藝參數自動優化、故障自愈,減少人工干預80%;建立水務知識庫(如“威派格河圖AI”),沉淀3.7萬條工藝規則、50萬例維修案例,支撐大模型微調;部署輕量化模型(如DeepSeek-Mini)至智能水表、閘門控制器等邊緣設備,時延低于100ms,同時通過云平臺實現百萬級設備協同優化。
“威派格河圖AI”平臺是行業內典型的AI技術結合應用示例。“威派格河圖AI”涵蓋管網、二供、污水、營銷等多個水務業務領域的行業算法庫,可以為水務企業提供了豐富多樣、針對性強的算法工具,幫助企業在各個業務環節實現精細化管理和優化運營。智慧管網應用可實時監測管網運行狀態、預測漏損風險并及時維護搶修,保障供水安全;智慧營銷應用通過數據分析實現精準客戶定位與個性化服務推送,提升客戶滿意度和企業營收,實現從原水到用戶端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威派格河圖AI”平臺的誕生,是AI在智慧水務呈現的新模式新業態,將改變水務行業傳統通過人工巡檢或者基礎傳感器監測的低效局面,全方位提升水務業務效率,引領智慧水務行業發展新潮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頭豹研究編輯整理
機器人技術是智慧水務從“信息化”邁向“智能化”的核心支撐,其必要性不僅體現在效率提升與成本優化,更在于重構水務系統的可靠性、韌性與可持續性
現階段機器人在部分智慧水利場景已有示范應用,同時,憑借智慧水務與智慧水利需求以及技術的相關性,機器人技術能夠在短期內較快的在智慧水務領域展開規?;倪\用。
例如在泄露修復、水廠巡檢、爆管處置以及戶表管理等場景中,機器人均可有較為優異的表現。泄露修復:微型機器人通過管壁注射高分子材料實現非開挖修補,減少施工對城市交通的影響。泵站/水廠巡檢:四足機器人替代人工巡查設備運行狀態,通過紅外熱成像檢測電機過熱等異常。爆管處置:具備防水能力的機器人進入淹水區域關閉閥門,降低次生災害風險。戶表管理:無人機結合AI圖像識別技術遠程讀取水表數據,替代人工抄表。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頭豹研究編輯整理
現階段智慧水務企業主要為單領域廠商,企業以生產水表、水泵等為主,附帶相關信息化、智能化軟應用的開發,或者專注于智慧水務軟件端的開發,整體業務布局較為單一,軟硬件協同發展能力較弱,威派格等軟硬件協同發展企業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智慧水務領域的企業主要可以分為單業務領域企業和多業務領域企業。單業務領域企業包括以生產水表、水泵等為主,附帶相關信息化、智能化軟應用的廠商,或者部分業務領域軟件為主的廠商。水泵以及水表等智慧水務硬件是單業務領域企業最為核心的營收來源。部分單業務領域的企業也有部分企業例如眾智宏圖、浪潮等,是以軟件為核心產品作為企業的核心收入來源,在硬件端則為進行任何的開發生產。其中以硬件為主單領域的廠商體量最大,但智慧化程度低,同質化高,競爭激烈。軟件為主的體量小,專業化程度高,缺乏綜合成長潛力。多業務領域企業則是從源頭到龍頭的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供應商,在硬件的生產上擁有一定的技術積累,在軟件以及整體解決方案的供應上擁有領先優勢。現階段僅有和達科技和威派格為多業務領域智慧水務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