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氣象衛星
中國是一個大國,但卻面臨水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為了解決用水問題,中國花費數十年時間,建設了南水北調東線與中線工程,讓華北民眾也能夠飲上長江水,其實這還不是最牛的,如今一個更為大膽的計劃曝光,那就是天河工程,原來中國打算從空中調取水資源,為此中國還專門成立了新氣象部門,或許將顛覆傳統用水格局,圈個有用,天河工程將通過“天河一號”組網衛星和地面實施系統,共同構建“天地一體”的空中水資源開發與應用總體作業格局。

圖為氣象衛星
在國外開發的紅色警戒對抗游戲中,盟軍陣營掌握的超級武器為閃電風暴,設定是盟軍利用高科技手段來操控天氣,從而利用閃電來打擊敵軍,這種技術看似科幻,但其實許多國家已經對其展開了研究,比如美國的氣象戰武器,只是還沒有做到閃電風暴那般隨心所欲,而中國對于氣象的研究,出發點并非用于戰爭,而是希望借助這項技術,來實現水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因為光靠南水北調,并不能徹底解決全國的用水問題,但如果天河工程實現,那么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圖為氣象衛星
這項工程其實原理非常簡單,那就是向太空中發射多枚氣象監測衛星,也就是天河一號衛星,從而構成大氣監測網絡,用來捕捉地球上的水汽運動規律,等到特定時間點,選擇采用人工降水的方式,來增加局部地區的降水量,從而解決部分地區的干旱問題,比如中國就打算在青海黃河流域,通過增加這里的降水量,來增加整條黃河的流量,解決大半個中國的用水需求問題。
除了可以增加降水外,這項技術也能夠被用于防災減災,去年,河南突降暴雨,引發了嚴重的水災,因為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所以這次災情非常嚴重,其實不僅是河南,中國歷史上也曾多次受到洪災的影響,并且還發生了多次特大洪災,比如1998年的抗洪,而洪水暴發的原因,就是因為局部地區的降水量突然增加,超過了當地承受極限,多余的水量無法及時排空,所以才引發了洪水。

圖為人工降雨
而天河工程的氣象衛星,就有望對地球上的降水量進行預測,通過分析大氣中的積雨云數量,從而判斷一個區域的降水量,如果當地降水規模可能超出極限,那么就可以采用人工干預的手段,選擇提前降水,或者將多余水汽引導到其他位置,避免水汽的高度集中。
中國古代就存在大禹治水的傳說,而現在更是出現了天河工程,這恰恰說明中國人在面對自然災害問題時,不服輸的精神,也正是因為如此,中華民族的文化才能夠傳承數千年,而操控水汽只是最基本的,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人類還有望控制臺風颶風,甚至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再也不用擔心會出現氣象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