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洞水庫(平江縣長壽水廠水源)。
2013年下半年,平江縣遭受特大旱災,有17個鄉鎮集鎮出現嚴重缺水現象,持續時間長達28天。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認定該縣農村飲水不安全總人數達29.53萬人。
一個令人尷尬的事實是,平江并不缺水。據統計,平江縣可利用水資源總量有6億立方米,人均徑流占有量近4000立方米。
擁有充盈水量的平江縣,為什么會面臨缺水的困境呢?概括起來有“四難”:靠天得水,持續供水難;山多人稀,集中供水難;植被損毀,蓄水凈水難;無序開礦,安全取水難。
一邊是觸手可及的充盈水源,一邊是現實面臨的缺水窘境。這一道沉甸甸的民生考題,時刻牽動著縣委、縣政府的心弦。
破題的關鍵在哪兒呢?通過反復論證,全縣達成的共識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平江飲水問題,必須具備資源和資金兩個要素。
按照“大水源、大水廠、大管網”的原則,平江確定以長壽鎮黃金洞水庫為主水源。該水庫水量充沛,水庫有效庫容為7600萬立方米,集雨面積120平方公里,年均來水量近億立方米;經多次采樣分析,水質優良;地勢較高,可受益面較大。原水經集中凈化處理后,即可覆蓋15個鄉鎮。
實施平江供水樞紐工程,總投資需要近10億元。為破解資金難題,平江縣委、縣政府將供水樞紐工程定位為全縣“新中國成立以來惠及人口最多的民生工程”,出臺了“政府投資、平臺融資”的籌資方案,由縣城投集團對建設資金予以保障。至此,破解平江“水盈水缺”問題的“金鑰匙”終于找到了。
根據《平江城鄉供水一體化規劃》,該縣將供水樞紐工程分為東部和北部供水工程。東部供水工程以黃金洞水庫和堯塘水庫為水源,覆蓋東、中、西部16個鄉鎮69.62萬人;北部供水工程覆蓋南江鎮等3個鄉鎮10萬人;對其他5個鄉鎮水廠提質改造,并逐步歸并到縣自來水公司統一管理。
平江,打響了建設城鄉供水樞紐工程的攻堅戰。縣委書記、縣長分別擔任工程指揮部政委和指揮長。縣人大、縣政協將供水樞紐建設列入重點議案和提案。全縣形成了“集中財力辦大事,聚焦民生建水廠”的濃厚氛圍。縣里各相關部門簡化審批程序,減免相關費用,整合建設資金,積極為工程建設獻計出力、添磚加瓦。工程沿線鄉鎮黨委、政府認真落實屬地管理責任,耐心細致做好群眾工作,使工程建設取得了沿線百姓的鼎力支持。
時間,見證著平江城鄉供水一體化的堅實足跡。2015年6月,平江供水樞紐工程一期項目——東部供水樞紐工程開工,2016年4月向長壽鎮供水,2017年10月向龍門鎮、木金鄉供水,2018年10月向加義鎮、三市鎮、安定鎮供水。2017年12月,二期工程開工,2018年12月竣工;2019年10月,二期工程向三陽鄉、漢昌鎮、梅仙鎮、余坪鎮、甕江鎮供水。至2019年,平江供水樞紐工程已覆蓋13個鄉鎮,289個村16萬余戶,城鄉居民總數為56.4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