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5年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騰沖市圍繞農村供水水質、水量、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證率4個硬指標,通過“四個緊盯”,實現了“四個提升”,不僅讓農村群眾“喝上水”,還能“喝好水”。

緊盯水量變化需求,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十三五”期間,騰沖超前謀劃和實施了一大批水源工程,進一步提高了農村供水保障能力。“十二五”開工建設的花園水庫、大坡水庫兩座水庫于2018年下閘蓄水,正式向城市及周邊供水。2016年后,相繼開工了花梨溝水庫、小地方水庫、放馬場水庫、馬鹿塘水庫、向陽水庫等5座水庫,實施了21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項目,這些水庫的建成,將新增庫容2984.3萬m3,新增和改善灌溉農田15.78萬畝,為8.72萬人的飲水提供了水源保障。

緊盯水質凈化處理,提升水質達標能力。結合水質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整合兩期人飲專項資金和4期扶貧資金,共投入6718.98萬元,改造提升了178件人飲工程,通過改造取水工藝、更換水源、安裝水處理設備等措施,讓14.6萬農村群眾喝上了干凈衛生的自來水,涉及貧困村34個,貧困人口7850人。



緊盯規模化供水,提升用水方便程度。“十三五”期間,共爭取地方政府債券和專項貸款3.819億元,先后開工了曲石水廠、滇灘水廠、騰沖市第二水廠、白草壩水廠、白寺水廠等5個標準化水廠,日供水量達8.62萬m3,可供37.1萬人的生產生活飲用水。


緊盯工程運行管護,提升供水保證率。騰沖市各級各部門強化人飲工程運行管護和水費收繳工作,加大對人飲保障工作的督察、檢查和指導力度。將飲水安全保障納入市脫貧攻堅月督查、周通報、掛牌督戰重點內容之一,確保問題整改到位。建立了農村飲水工程的地方人民政府主體責任、行政主管部門行業監管責任、供水單位運行管理責任“三個責任人”,形成了人飲工程有人管、維修管護經費有來源的良好局面,農村供水保證率大幅提高,農村供水水質、用水量、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證率4個指標,已全部達到脫貧退出標準,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實的用水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