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供水新聞
 
供水新聞

內江市市中區全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紀實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9-06  瀏覽次數:501
新建的灌溉渠道。
  內江市市中區是全市乃至全省嚴重缺水的縣(區),2015年,全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301立方米,不足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六分之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凸顯,成為了市中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和“軟肋”。
  2012年,經省水利廳組織遴選評審為2012年四川省第一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重點縣后,市中區把節約用水、高效用水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開源節流、防治并舉、節約管理、發展并重的創建思路,采取科學管水、生態養水、環境護水、行業節水、工程蓄水、工程建設的舉措,精心組織,扎實推進,強力突破,全區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穩步開展,向著實現人水和諧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目標前進。
  狠抓制度建設 建立節水約束規則
  水,是生命之源、發展之基。市中區委、區政府致力于破解水資源難題,扎好制度籬笆,建立節水約束規則。
  為確保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的順利推進,市中區成立了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副組長,區發改、財政、水務等24個部門以及14個鎮(街道)為成員的市中區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同時各鎮(街道)也成立了相應機構,安排了專人負責,各部門互相支持,形成了一套運轉靈活、信息暢通的工作機制,為節水型社會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針對水資源總量不足、利用效率低等問題,市中區建立完善科學嚴格的管理制度,用制度規范企業、機關和市民的用水行為。
  近年來,市中區相繼出臺了《內江市市中區規劃水資源論證制度》、《內江市市中區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管理辦法》;《內江市市中區用水總量控制暫行辦法》《內江市市中區水資源管理行政首長負責制考核辦法》《內江市市中區水資源管理責任目標考核暫行辦法》《內江市市中區取水許可審批制度》《內江市市中區新建、改建或者擴大入河排污口審批制度》《內江市市中區節水“三同時”制度》等節水管理制度。
  通過節水制度建設,使市中區節水型社會重點縣建設工作走上了以管理促用水、以管理促創建工作深入開展的軌道,逐步形成了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長效機制。
  有效整合資金 加快節水工程建設
  節水型社會建設涉及面廣、項目多,市中區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整合水利水保、現代農業、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扶貧連片開發等項目資金;拓寬資金渠道,吸納社會資金投入;鼓勵企業加強節水技術改造;采取以獎代補、民辦公助的方式引導群眾參與節水型社會建設。
  通過項目打捆、區級財政投入和社會投入三個方面,2012年至2015年,已整合到位的水利建設資金(含小農水、現代農業、農業綜合開發項目)39311.67萬元,全區用于節水型社會建設的資金累計已達4.47億元。
  通過整合農口資金建設省級節水工程,截至2015年底,全區已建成各類水利工程 10169處,總蓄引提水能力7173萬方,農業人均有效水量237立方米。使已實施項目區渠系水利用系數由0.4提高到0.65,凈增 0.25,比原渠系水利用系數提高了62.5%,每年可節水240萬立方米,全區實現新增灌溉面積2320公頃,恢復和改善灌面900公頃,新增糧食生產能力732萬公斤,新增經濟作物產值184萬元,新增水產品產值716萬元,農民人均增加純收入91元。
  系統性節水 示范區效應凸顯
  節水型社會建設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覆蓋生產、生活等領域,需要全區上下共同參與。近年來,市中區各行各業和廣大市民正將惜水共識化為節水的生動實踐,攜手共建節水家園。
  農業節水灌溉示范,市中區按照“建、管、用”并重的原則,大力實施渠系配套和節水灌溉,坡耕地改造、田間集雨設施等工程,建立農民用水戶協會,加強用水管理,推廣節水灌溉4600公頃,實行“四統一”節水生產模式,把傳統管水經驗與現代水利工程相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水利設施效益,如黃河鎮水庫用水戶協會在現代農業園區實行計量收費后灌溉用水量由2012年300萬立方米下降到了2015年的160萬立方米,節水率達46%。
  工業節水示范,金子山紙業積極推廣節水新技術,引進先進節水和清潔生產技術等廢水處理項目工程,改造耗水量大的落后生產工藝和設備,使生產用水形成多次循環使用,廢污水處理回用達到90%以上,生產用水大幅度下降;華潤藍劍啤酒有限公司已完成節水技術改造和自備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區2015年萬元工業增加值耗水量由2012年的452立方下降到了350立方,下降22.5%。
  城鎮生活節水示范,加快城市供水的升級改造,通過2012年、2013年集中供水工程的實施,使全區自來水供給管網基本解決跑、冒、滴、漏問題;自來水用戶已全面推開使用新型節水閥、節水沖便器和節水淋浴設施,基本取消了浴缸洗澡;城鎮供水實行生產、生活分類計量收費,到2015年底居民人均日用水量僅93升。
  生態建設工程和非常規水源利用示范,全區已建成14個場鎮生態污水處理站,場鎮生活污水達標排放,按區環保局統計,工業廢水已全部達標排放,城市污水處理率2015年底達 到75%;到2015年底,全區累計治理水土流失48平方公里,全區城周綠化已達333公頃,小型雨水集蓄工程 6973 處。
  2016年是市中區節水型社會建設的“交賬年”。緊緊圍繞區委“1357”工作思路,市中區正有序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步伐,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為核心,著力強化全社會節水意識,加快建立健全節水載體創建,努力讓每一滴水都“淌”出價值,為“建設幸福美麗中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提供堅實的水利保障。    來源:四川文明網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