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已經成功抄表到戶改造的小區,尋求類似停水困局的破解之道
快報近日連續報道了南京市部分小區二次供水引發矛盾的問題,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視。目前,已有不少街道社區介入處理,自來水公司也積極協商處理此事,居民們對此十分高興,“等待了幾年時間,終于看到解決問題的希望了,即使要我們出一部分錢,只要是合理的,我們也愿意!”
而記者了解到,小區抄表到戶改造,在南京已有不少成功的例子。記者近日探訪了三牌樓大街113至121號居民樓,回顧這里的成功改造經歷,相信對于南京其他小區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實習生 馬薇薇 快報記者 孫玉春 鮑銘東
光靠積極分子還不夠
三牌樓大街113至121號居民樓,是單獨一幢無物管的拆遷安置居民樓,由省高檢建于上世紀90年代,后來,省高檢將這幢樓房交給了房管所,但地下室用來供水的水泵房歸屬一直沒有理清。當時,居民只能自發地來進行打水。
據頌德里社區的黃主任介紹,2007年7月份,這幢樓由于區劃調整劃歸他們社區,當時情況一團糟,原來打水收水費的居民已經不出面了,還拖欠了不少水費。
黃主任說,以前有位姓張的居民,多年來每天負責打水,還收水費交給自來水公司。但后來賬目不太清楚了,用了10多年后,水泵已經老化,滲漏加劇,賬目無法對得上。自來水公司收不上水費,直接面臨停水的問題。
黃主任說,出現這個問題后,他們積極應對,當時首先決定改水泵,但找不到產權單位,“沒有產權單位,水泵維護的費用就沒人出。”
“找吧,找街道,找市里面,找自來水公司。”黃主任說,他們和居民代表一塊去找,可是產權單位不明確,這個地下泵房的事情無法解決。最后自來水公司同意改造,但是測算了一下,每戶要分攤8000元,一看就知道實現不了。
暫時改不了直供水,居民吃水可不能斷。黃主任說,后來居民中又涌現一位積極分子吳師傅,他志愿給居民們打水,每天四五次下到泵房啟動電源,每次需要四五十分鐘守在下面。
后來到了2008年底,自來水公司同意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黃主任說,當時抄收管理所大戶室的潘主任很同情他們,每次自來水公司開會都幫他們說話,費用終于降下來了,而且自來水也開始核對舊賬,準備一次結清欠費。
這段時間里,吳師傅過于操勞,社區又在春節前召開居民議事會議,決定每戶每兩個月出20元,用于水泵電費和吳師傅的勞務費。
最后一戶居民也動搖了
黃主任說,為促成這件事,社區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光居民議事會就開了多次,“那次為了解決吳師傅的勞務費和電費,召集居民在地下室泵房開會,我最后爬到油桶上面講話,簡直就是油畫‘列寧在1912’中的場景。”
“到了改造的時候,我跟自來水公司說了,你們先做,錢我們幫你來收!”黃主任說,一開始談的是2000元,后來居民不同意,又降到1500元,最后自來水公司干脆每戶1000元,只要居民把以前的欠費交掉就行。
收費是在社區辦公室進行的,時間安排了三天。黃主任說,第一天,只有幾個人來,還吵了起來。第二天就好多了,到了第三天,還剩下10戶。自來水公司又上門做工作,最后又說動了九戶。
到了今年“五一”前后,直供水改造終于進場了。黃主任說,這個改造到六月份結束,居民看到嶄新的水管,都承認這個費用不算高。實際上,光是總表欠的水費就達8萬左右,自來水公司按分表收取,就收上來兩萬多元。
當所有人都用上直供水后,最后一戶終于堅持不住了。黃主任說,那位老先生以前說什么也不肯交錢,后來竟然自己跑到自來水公司,交了1000塊錢以及拖欠的水費,把水管給接上了。
■最新進展
武學園試點改造進展順利
快報曾報道過武學園社區4幢高層水費兩年未收,人大代表積極呼吁一事。近日記者得知,武學園高層已經被列入了白下區高層抄表到戶的試點小區。
本月19日上午9點半,南京市自來水公司、白下區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及洪武路街道的相關負責人來到武學園社區,與小區居民代表就二次供水改造問題開會。自來水公司抄收管理所的劉主任在會上向居民代表通報了自來水公司初定方案,首先就是抄表到戶的改造費用。按照市場價,換水表每戶需交250元,考慮到小區內拆遷戶和貧困戶較多等情況,“實際的費用要比市場價優惠得多。”
在進行二次改造前,自來水公司要先收幾項費用,一是政府要求自來水公司代收一年的垃圾費,二是業主兩年多未交的水費。至于總表與分表差額的水費,劉主任說,自來水公司的意見是“先改造再收欠費”。“粗略估計損耗在40%。”他透露,具體的數字還要在抄完水表后才能統計出來,隨后自來水公司將在小區內進行公示。具體這筆費用如何分攤,還要進一步協商再定。
絕大部分居民代表對自來水公司提出的要求和收費標準都表示贊同,“這個小區很有典型性,找不到產權單位,不少為安置房和拆遷戶。”劉主任稱,征求過居民代表的意見后,他們會根據情況制定一份正式的公示。公示后,自來水公司與居民簽訂供水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