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隨著高溫晴熱天氣持續,城市進入用水高峰期。
7月15日,上游新聞記者從重慶市城市管理局獲悉,目前,全市城市水廠97座,供水能力871.5萬立方米/日,成功應對近年來高溫干旱天氣,未發生大面積停水事故,城市供水水質綜合合格率達100%。

工作人員巡視供水設施。
更新改造老舊管道2000余公里
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重慶認真落實住房城鄉建設部工作要求,著力增強城市供水系統韌性,保障供水安全穩定。
“我們結合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編制了城市供水節水工作指南,梳理市區兩級權責,構建市級牽頭、區縣主責和企業主體的安全責任體系。”這位負責人說,截至目前,重慶已印發了城市供水設施安全保護實施細則等10余個規范性文件,強化行業安全管理。同時,編制工程建設對城市供水管網安全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等多部標準規范,形成健全的標準體系,織密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網絡。

工作人員維修管道。
在提升城市供水安全本質能力方面,重慶堅持規劃先行強引領。編制了中心城區水廠布局調整分區規劃、給水專項規劃、給水系統韌性提升規劃,科學確定供水規模,推動建設“兩江互濟、江庫聯動、互聯互通”的供水安全保障體系。
“十四五”以來,重慶建立市級統籌、區縣主責、企業實施的項目更新改造機制,累計實施了33個水廠新改擴建項目,全市新增供水能力155萬立方米/日,更新改造老舊管道2000余公里,管網漏損率控制在9%以內。推動水廠雙水源、雙電源建設,應對突發事件能力穩步提升。
科技賦能供水管理
為筑牢城市供水安全“生命線”,重慶嚴格落實三級水質監管制度。一方面,督促供水企業按規定開展水質檢測,區縣每月檢測轄區水廠出廠水、管網水及二次供水水質并公示。同時,組織專家下基層服務,指導企業化驗室建設管理。出臺城市供水企業水質檢測能力建設規范,引導化驗室建設和能力提升。此外,重慶還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高水質檢測持證上崗率。
“我們嚴格二供管理,守住城市供水安全‘最后一公里’。”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二次供水泵房8779座,服務人口達965萬人。“十四五”以來,全市完成二次供水設施更新改造40余萬戶,目前全市居民二次供水設施移交供水企業管理比例達70%,中心城區達96%。
在應急保障方面,全市41個區縣均建成備用水源,中心城區隨穿山隧道和過江大橋鋪設互聯互通管道15條,基本形成“長江和嘉陵江互備、江庫聯動、片區互聯互通”的安全保障格局。

管網數字模擬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還通過數字化手段賦能供水管理。開發上線供水全周期監管應用,全量接入中心城區21座水廠實時數據,實現全市41個區縣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