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印發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可復制政策機制清單(第二批)的通知》,吉安市“對供水管網定期‘體檢’”“合理布局壓力監測裝置”這兩條做法入選,為全國城市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工作提供了可借鑒、可推廣的寶貴經驗。
供水管網是城市的“血管”,其運行狀況直接關系到城市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居民的生活質量。自2022年底成功入選“全國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重點城市”以來,吉安市以科技賦能、創新驅動,全力推進供水管網治理升級,逐步構建起精細化、智能化的城市供水體系。
在管網“健康管理”領域,吉安市打破“重地上輕地下、重建設輕管理”的傳統思維定式,依托專業檢測團隊與前沿技術,采用工業內窺鏡對城市供水管網開展“微創手術式”診斷,通過對管道內部腐蝕、裂紋等細微隱患的逐段排查,成功將管網漏損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大幅提升了城市供水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在合理布局壓力監測裝置方面,吉安市精細規劃,根據城市供水管網的分布、地形地貌以及用水需求等因素,科學合理地確定壓力監測裝置的安裝位置和數量,在管網末梢、最不利點、控制點、用水變化大等管網位置共加裝200個壓力監測遠傳終端,實現每2-3平方公里1個的高密度覆蓋,構建廠、站、網、戶全過程壓力監測,實時監測管網壓力變化情況,實現對管網壓力的精準調控,既避免因壓力過高導致爆管,又確保各區域穩定供水,為降低漏損率筑牢技術防線。
經過兩年多的不懈努力,吉安市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已初見成效。下一步,吉安市將持續深化智慧供水建設,推動城市供水系統向精細化、智能化、可持續方向發展,建立高標準的城市供水設施體系、高水平的城市供水管理體系,創建“吉安供水樣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