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接通自來水的速度真快呀!”7月20日,中農聯·紅安國際農商城項目的負責人看著新砌好的表井不由得感嘆道。整個項目從申請到立戶通水僅僅用了15天時間,將行業平均30天的工期壓縮至20天,驗收當天,營商專員更是主動將發票遞交到項目負責人的手中,真正做到了讓項目“零跑腿”。
在紅安縣全力優化營商環境的浪潮中,紅安縣自來水公司以一場“水到渠成”的服務升級,為中農聯·紅安國際農商城項目注入了強勁的“水動力”,成為全縣服務重大項目的標桿典范。
據介紹,該公司前置服務,規劃跑出“提前量”。打破“坐等申請”的傳統模式,縣自來水公司主動出擊。項目洽談階段即組建專班,與投資方、建設單位高頻對接,精準掌握用水需求與工期節點。創新提出“同步設計、提前評審”機制,將供水管網設計與項目主體規劃深度捆綁,成功壓縮設計周期15天,為項目整體推進搶得先機。
同時,審批按下“快捷鍵”。依托“一網通辦”平臺,供水報裝與項目審批實現“并聯跑”。在項目辦理施工許可的同時,供水管網勘查、圖紙審核、預算編制同步完成,真正實現“拿地即開工”。施工環節嚴格履約,將行業平均30天的工期壓縮至20天,提前率達33%,為項目投產按下“加速鍵”。
質量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該公司嚴選高強度鋼絲網骨架復合管及環保防腐材料,施工全過程執行“三檢一驗”鐵律(班組自檢、質檢復檢、監理專檢、竣工驗收)。引入智能壓力監測,確保管網漏損率低至0.5‰,遠超國標。項目最終以“零整改”通過驗收,榮獲“紅安縣供水示范工程”稱號。
想企業之所想,自來水公司精打細算降成本:創新合并建設臨時用水與永久供水設施,避免道路重復開挖;積極協調政府部門,減免部分占道施工費用。兩項舉措累計為項目節省資金12萬元,切實減輕了企業初期投資壓力。
從“被動審批”到“主動賦能”,從“按部就班”到“創新突圍”,紅安供水人用“水動力”激活了營商環境的“一池春水”,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水支撐”和“水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