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住建部《住宅項目規范》將正式實施。規范中用“安全、舒適、綠色、智慧”四大標準,給新房劃底線,也給老房改造指方向。作為“好房子”建設的民生配套,供水服務直接影響居住品質。近年來,廣州水投花都自來水公司大力推廣“建設+管理+服務”三位一體的“建管服”全周期解決方案,以設施改造筑基、智慧管理賦能、服務延伸提質,既破解老舊小區“用水難”痛點,又在新建小區實現“高品質水”一步到位,惠及花都區78個住宅項目近3萬戶居民,為探索“好水”與“好房子”建設深度融合提供了鮮活實踐經驗。
破舊立新,讓“老房子”喝上“品質水”
老舊小區供水設施改造是補齊民生短板、助力城市更新的重要事項。花都自來水公司以“精準施策、長效保障”為原則,分類推進存量部分的二次供水設施改造,重塑老社區供水品質。
靶向攻堅,破解“雙無”困局。花都區有2000年前建成的小區436個共4.97萬戶,普遍存在管網老化、設備陳舊等問題。近年來,公司在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開展專項改造。對松園大廈、雅圖花園等63個小區,用“財政+企業”資金共擔模式,投入專項資金新建智慧泵房、更換不銹鋼管網、增設直飲水系統,惠及8752戶居民。改造后,供水設施運行良好、水質清澈潔凈、水壓穩定可靠,均實現抄表到戶,昔日老舊小區蛻變為花都供水示范點。
技術煥新,筑牢品質防線。公司提高改造項目方案設計標準及延伸工程界面,精心選材用料、壓降采購成本、嚴把建設質量,新建儲水箱、智慧加壓泵房,將原有的PVC水管更換為食品級不銹鋼管,成本低于政府指導價15%,真正讓利政府和市民,重塑老城區新活力。
長效管護,分期分批解決。建立“改造+移交+終身維保”機制,明確供水設施權責歸屬,并搭建公司“專業運維+日常巡查”管理體系,確保改造成果“管得好、用得久”。目前,已有10個小區共2700戶納入2025-2027年改造計劃。
科技加持,讓“好房子”喝上“智慧水”
數字化浪潮下,公司將智慧水務作為提升供水品質的核心引擎,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攜手10個新建商品房項目、4個安置區項目、1個成片連片微改造項目,以打造花都區內“供水設施統建統管示范小區”和“全屋高品質水示范小區”為抓手,從“人工運維”向“數智驅動”跨越,從源頭遏制二次供水問題增量,惠及約2.07萬戶居民。
智慧泵房,硬核守護“最后一公里”。建設基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智能+”設備,可實現泵房機組的無人化、數字化、智能化、全自動化運行的智慧泵房。同時,引入“智慧水齡控制儀”,通過AI算法按需供水,確保水齡控制在8小時以內,讓居民暢享鮮活好水。
智慧平臺,全流程數字化管控。建成集數據監測、安防監控、智能預警等功能于一體的二次供水智慧管理平臺,逐步構建起“源廠網站端”全鏈條智慧管理平臺。通過遠程監控數據、實時反饋水質、無人化管理、智能聯動供水等措施,實現遠程監控、及時響應,做到大問題提早發現、小問題遠程處理,有效提升供水設施運維效率。
智慧服務,網格響應“零時差”。建立“24小時遠程監控+三班應急維保”機制,對建設了智慧泵房的小區配套提供抄表到戶、設施維護、水質檢測等標準化、管家式服務,通過遠程調控與數據互聯,實現供水服務“零時差”響應,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全方位守護居民用水安全。
服務提質,讓“幸福水”激活“新體驗”
隨著電建·都匯府等小區的二次供水設施建成通水,“智慧泵房”正式進入2.0版本。公司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拓展服務邊界,為幸福生活賦能。
品質入戶,定義健康生活新標準。近日,泵房創新引入了AI邊緣控制器,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優化能耗,實現水泵節能降耗,水質水齡最優管控,精準落地國家關于節約能源法的政策法規,減少水環境污染。“超濾膜過濾”深度處理凈水工藝更是高效去除大分子物質和有害物質,保留水中的有益物質與元素,同步敷設全封閉輸水管道系統,杜絕二次污染,讓業主煲湯、沏茶皆能體驗水品質躍升。
服務下沉,打通家門口“最后一米”。著力解決供水治理和民生關切的“堵點”“痛點”和“難點”問題,形成“公眾號信息推送+服務集市駐點答疑+熱線實時響應”三維溝通網絡,將服務觸角延伸至“最后一米”,提高小區供水問題響應率、辦結率。2024年度供水服務滿意度為94.26%,同比提升2.91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建管服”供水新模式成功入選《粵港澳大灣區國有企業社會價值藍皮書(2024)》“做強做優主業”十佳案例。公司首度發布的社會價值報告斬獲“四星半”評級佳績,首次在中國企業社會責任領域最專業、最具影響力的溝通交流平臺斬獲2024年“責任鯨牛獎·責任新秀獎”。
鏈條拓展,以“新質”促“高質”。拓展管材研發、智能水表制造等上游產業,延伸高品質供水、管道直飲水、分質供水等下游服務。強化高品質共用供水系統設計施工驗收標準引領,大力推動團體標準和廣東省地方標準制訂,同步聯手高校學者、行業技術大咖們,加強新工藝、新管材、新設備的研發創新,推動高品質二次供水建設材料與施工工藝的標準化,逐步打造成特色自主品牌,推動產業升級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