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秀即焦點!“陜水務”機器人閃耀智能裝備領域
得益于在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業務領域積極布局,水處理設備公司與艨碼科技通過深度合作,打造的“陜水務”仿生四足機器人、雙輪足機器人在本次絲博會首次“震撼登場”,一場場精彩的“機器人秀”接連上演,驚艷全場。


在水務作業的復雜場景中,這兩款機器人作為公司新“入職”的智能成員,以卓越性能打破傳統巡檢與作業的局限。“陜水務”仿生四足機器人身高、體長均為60厘米,續航能力達4.5小時,即使載重30公斤,仍能以4米每秒的速度高速移動,自主跨越30度斜坡與25厘米障礙,輕松應對潮濕、高壓、高溫等高風險區域。“陜水務”雙輪足機器人,身高達90厘米,設計上巧妙地將輪子和腳結合到一起,采用雙腿加雙輪結構,使其既具備輪式機器人的平穩性和續航能力,又擁有足式機器人的地形適應性和通過能力,是業內首款具備工業級可靠性和復雜路面適應性的大尺寸雙輪足機器人。兩款機器人機身均集成了激光雷達、雙光云臺相機、氣體傳感器、雙向語音對講等先進模塊,能夠精準解決水務場景下的巡檢與送檢需求。
相較傳統方案,比如監控存在耗時長、易漏檢、安全隱患高、數據處理滯后等問題,“陜水務”機器人依托邊緣端與云端控管平臺,融合 AI 大模型算法、地面積水檢測算法、設備異常識別算法等技術,實現24小時實時告警與遠程可視化管理,大幅提升作業效率與安全性。目前,“陜水務”機器人已針對污水處理廠、地下管網、水庫堤壩、多功能實驗室等場景開展應用測試。
掌握核心科技
全產業鏈自主可控
除了“陜水務”機器人,水處理設備公司還帶來了“陜水務”二代智能遠傳表、“陜水務”反滲透凈水機、超濾膜等產品。其中,來自哈薩克斯坦的交流代表團對NB-loT物聯網水表表示高度關注和認可。
NB-loT物聯網水表采用先進磁傳感技術,支持機電分離與正反向精準計量,即便面對復雜用水場景,也能精確記錄每一滴水,配合智能監測系統,可快速定位管網異常,有效降低水資源漏損率。超低功耗搭配8年長續航鋰電池,減少設備更換頻次,降低運維成本。安裝便捷、維護輕松,能快速融入現有供水系統,助力哈薩克斯坦實現水務管理的智能化升級。更重要的是,從數字水務芯的研發設計,到 NB-loT 物聯網水表的成品生產,每一個環節都牢牢掌握核心科技,實現全產業鏈自主可控。
目前,這款 NB-loT 物聯網水表已在全省30個縣區成功應用,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與良好口碑。無論是城市供水精細化管理,還是農村地區分散用水監測,都展現出強大的適應性與可靠性。
“取代人工抄表,降低漏損率,這正是目前我們迫切需要的。”哈薩克斯坦國家工程科學院院士艾特庫洛夫•多斯穆拉特表示。基于此前深度交流的成果與對哈薩克斯坦需求的深刻理解,水處理設備公司期待繼續深化與這位“老朋友”的合作,通過這款產品,助力哈薩克斯坦實現水資源高效管理,為其智慧水務建設貢獻中國方案與中國技術。
聚焦產業變革
持續推進水務產業數字化轉型
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水務行業面臨傳統管理模式效率低、數據孤島嚴重、產業鏈協同不足等挑戰。通過工業互聯網技術實現全產業鏈數字化升級。對于水處理設備公司而言,在這場數字化變革中,抓住技術創新融合、市場需求升級、產業協同發展三大核心機遇,是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
陜西水發展集團水處理智能數據公司自主研發的智水易通工業互聯網平臺可通過將水生產水供應設備、系統和人員與云端平臺連接起來,構建起水務全要素、水務全產業鏈和全價值鏈的綜合互聯體系,形成全新的數字化經濟模式。它的核心是實現數據的廣泛互聯和實時分析,推動集團水務生產效率的提升和集團產業資源的合理配置。目前,平臺已完成工業電商采購平臺、物聯網平臺以及水費營收SaaS系統的海量數據等內容,通過對各類數據的挖掘分析,提升運營效率30%,降低采購成本6%。
通過技術共享、產品輸出與標準共建的多維合作模式,水處理設備公司正為沿線國家水務產業注入新動能。如今,水處理設備公司正憑借創新驅動的智能裝備與日趨成熟的國際化合作經驗,探索出一條“走出去”路徑,助力水務領域的互聯互通與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