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濟日報報道中國水務探索實踐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新路徑,通過城鄉一體、數智賦能、標準引領、戰略拓維的系統實踐,不僅點亮鄉村群眾的幸福生活,更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水動力”。



掃描二維碼
閱讀原文

近日,水利部農村供水“3﹢1”標準化建設和管護現場推進會在浙江麗水召開,中國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水務)松陽縣農供智慧管控平臺被選定為考察示范點位,為水利部領導暨各省市參會專家做現場功能與實例演示。

智慧農村供水管控平臺
中國水務作為浙江省內農村供水標準化建設和管護的重要參與者,認真貫徹落實水利部決策部署,著力打造“政府監管、企業化運營、專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模式范本,全面提升農村供水保障能力和水平,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中國水務力量。
“過去喝水要去村頭井里挑,如今龍頭一擰自來水就來了。”在麗水市青田縣雙垟村,68歲的村民王根榮向記者展示手機上的用水賬單,“現在水質檢測報告比超市購物小票還詳細。”這一變化得益于中國水務積極推行農村供水“3﹢1”標準化建設和管護模式,立足公司優勢,以“工程全域物聯、運維數字中樞”為抓手,用心探索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實踐路徑。

手機端遠程監控
自2003年以來,按照浙江“千萬工程”的總體部署,中國水務始終堅守“人民至上”的核心理念,服務保障全國16個省59個市縣,具備“起步最早、體系最全、全國布局”的農供基礎,以“水潤相鄰”打造農村供水第一品牌。在浙江率先構建起覆蓋近2800座單村水站的現代化供水體系,為全國鄉村振興提供可復制樣板,成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關鍵支撐。
中國水務率先突破傳統分散管理運營架構,在浙江麗水、舟山等地因地制宜實現縣域統建統管,成功實現對浙江省近2800座單村水站的規模化管理,約占浙江省單村水站總數的30%。目前,已形成6家現代化水廠、5家現代化營業所和9家省級規范化水廠的標桿矩陣,形成“城市同質、鄉村同享”的供水新格局。

中國水務農飲工作人員進行管網沖洗
中國水務所屬錢江水利麗水供排水負責人陳如勇說道:“我們接入國產AI大模型,將‘四預管理’融入數智運維體系,實時分析供水系統的運行狀態,實現2000余座農村水站的遠程監控。”在麗水供排水中控室,值班員演示智慧平臺:“任意點擊一個站點,實時流量、余氯含量、泵站狀態一目了然,比過去人工巡檢效率提升6倍。”

農村供水技術中心及研發基地
中國水務構建“產學研用”四位一體創新生態,與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共建六大技術中心,成立農村供水技術中心及研發基地。僅2024年,累計攻克52項科研課題,獲專利33項、軟著22項,推動在農飲水、直飲水、智慧水廠等方面取得突破。
“面對農村供水水源多變、山高路遠、點多面廣等難點問題,我們加大水處理設備研發投入,開展課題與產品研發。自主研發的PTFE膜設備實現處理流程縮短30%、人員派出減90%的突破性進展;創新構建數智水站,集成在線監測、遠傳控制、精準加藥等核心技術,將水質異常應急處置時間從1天縮至約1小時。”中國水務所屬錢江水利技術經濟研究院(數字化中心)副院長常龍艷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