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三級聯動,壓實管護責任。進一步完善《婁底市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實施方案》等制度,出臺《婁底市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工作方案》,全市形成水利、財政、衛健、生態環境等部門依責配合的新局面。各縣市區均出臺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辦法,落實農村飲水安全管理“三個責任”“三項制度”以及水費收繳政策,完成了千人以上水源地保護區劃定,設立并公示了市縣鄉三級農村飲水監督舉報電話和電子郵箱,確保群眾知曉各級舉報渠道。建立“水管員”制度,各行政村配備1名專職管護人員,負責日常巡查和應急處理。
實施多元投入,保障長效運行。修建農村供水工程,建立供水管護體系,財政資金保障是關鍵。近三年,婁底累計投入財政資金2.3億元,用于老舊管網改造和智慧水務建設。實行水費計提,推行“基本水價+階梯水價”制度,提取水費收入的15%作為專項維修基金。廣泛宣傳發動,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雙峰縣、新化縣等規模化水廠建設運營。
實施分類施策,創新管護模式。持續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婁星區依托城區第一、二水廠向周邊15個村輻射供水。各縣市區全面推進農村供水縣域統管,漣源市將市屬國有企業作為縣域統管主體單位,并作為全省首批實施縣域統管的3個試點縣之一,優先獲得中央財政支持0.88億元,用于推進小型引調水項目建設,受益人口達20萬人,農村供水工程標準化管理得到有效持續改善。其他縣市區確保今年底完成此項工作。實行聯村供水,冷水江市建成6個跨鄉鎮供水樞紐,覆蓋3.2萬農村人口。同時在偏遠山區的村組,實行以獎代投政策,新建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落實“誰受益、誰管理”責任制。
目前,婁底共有農村集中供水工程2397處,覆蓋全市1694個行政村,設計供水總規模38.2萬噸/天,受益總人口302.6萬人,已實現100%的鄉鎮、98%的行政村通自來水。到2024年底,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