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西省將農村飲水工程維修養護列入省政府確定的15件民生實事之一,目標是維修養護工程1700處以上,受益180萬人。目前,這項任務圓滿完成。
近年來,圍繞構建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格局,山西堅持以縣域為單元,優先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集中供水規?;ㄔO,因地制宜推進小型工程規范化,實現縣域專業化管理全覆蓋,逐步推進城鄉供水同源、同網、同質、同服務、同監管,全面推動了農村供水從“有沒有”向“好不好”“優不優”“強不強”轉變。
“四化”“五同”之下,山西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7.15%,超過全國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惠及2292萬人,農村飲水工作實現提檔升級。
“量”水情 探模式
山西地形“兩山夾一川”,西、南部黃河水環繞而過,氣候自東南向西北由半濕潤的溫帶季風氣候向半干旱的內陸氣候過渡,降水東南多、西北少,盆地和丘陵交錯的地形與獨特的水情產生了差異化的水土資源、產業布局、城鄉發展格局。
基于地勢和農村人口分布特點,結合現代水網工程布局,今年山西出臺了《山西省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規劃》,配套下發《關于推進全省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將全省劃分為呂梁山區、盆地區、太行山區3個供水區,按照“建大、并中、減小”原則,謀劃建設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規?;┧こ?、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水質提升工程、智慧水務等農村供水項目4000余項,統籌推進農村供水。
在地形起伏較小的盆地區、丘陵區,山西優先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統籌區域水資源配置,以縣域為規劃小單元,依托大水源、建設大水廠、接入大管網,建設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對接入水源后將城市供水管網繼續向周邊村鎮延伸,做到能聯盡聯、能擴盡擴、能并盡并。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供水管理平臺,推進統一管理、統一運行、統一維護,實現城鄉居民共享優質供水。
在平川區或相對平坦的山丘區,推動集中供水規?;ㄔO,重點對距離縣城較遠、短期內難以實現城市管網延伸覆蓋的村鎮,優選適合水源,優化規模供水工程布局,通過管網延伸等措施,整合兼并規模較小的集中供水工程或分散工程,充分發揮規模化集中供水的能力優勢和運行管理優勢,穩定提高供水保證率。
對地理位置偏遠、地勢較高、人口分散的偏遠山區,實施小型供水工程規范化建設和改造,統一建設和提升標準,因地制宜實施小水庫、塘壩、機井、蓄水池等水源建設,采取以大并小、小小聯合、新建改造等措施,推進小型供水工程標準化建設和改造,提升供水保障水平。
覆蓋全部農村供水人口的同時,以縣域為單元,山西優選專業化機構,建立完善農村供水專業化管護平臺,推進供水縣域內統一管理、統一監測、統一運維、統一服務,實現專業化管護全覆蓋。
同時,今年山西省財政籌措4億元獎補資金,先行啟動15個縣域城鄉一體化、規?;┧?0個縣域小型工程規范化建設,引領和撬動社會資本等多渠道籌措資金近20億元。
規劃引領,政策驅動,山西構建農村供水高質量工程體系成為正在進行時。
抓示范 推做法
“接入主管網后,村民將全部用上自來水。省去了搬遷點重新布網、開溝,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陽城縣河北鎮護駕村黨支部書記茹守軍說,搬遷點新建的30多戶居民住宅的水網管道已經鋪設完成。
得益于農村供水工程標準化建設,在水務部門的支持下,護駕村以溫溝水源為基礎,升級改造村內供水設施、設備、管網,實現自來水全覆蓋。新鋪設的管道無須再建蓄水池,只需接入村里的主管網,就可實現通水。陽城縣60多個鄉村實現了從“有水喝”到“水夠喝”。
位于晉中盆地的祁縣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實施水源水質雙提升,建設農村規?;泄┧凸芫W延伸工程,構建以規模化水廠為主體、單村小型標準化工程為補充的新型農村供水工程保障體系。高標準建設農村水廠4處,選用陶瓷膜深度處理新一代自來水生產技術,全面擴容提升供水能力。單村集中供水精選水質凈化和消毒技術,提升小型供水工程標準化建設水平。管好“水龍頭”,在水源地取水口、水廠出水口及主管網末梢、17個單村分別安裝了在線水質檢測設備,實現了全流程水質檢測。
由此,祁縣實現了“喝上水”向“喝好水”轉變。目前,該縣農村集中供水率和自來水普及率雙雙實現100%。
依托秀美的自然風光,陵川縣馬圪當鄉橫水村發展民宿致富村民。然而,“飲水水源主要以小泉小水為主,民宿發展起來后,用水量驟增,給產業發展和村民生活都帶來不小的挑戰。”橫水村黨支部書記吳忠良說,在規?;┧こ痰闹ο拢ズ蛹泄┧磳崿F向橫水村供水,民宿有了穩定水源。
目前,陵川縣規?;┧こ谈采w人口18萬人,覆蓋率達到了80%。全縣98%的農戶實現了自來水入戶。
由此,平川區縣以祁縣、侯馬市為樣板,山區縣以吉縣、陽城縣為樣板,今年,山西20個縣域全面推行了農村供水縣域專業化統管和飲水安全標準化建設。
自此,從山區到盆地,從生活用水到生產用水,山西圍繞著城鄉供水一體化、集中供水規模化、小型工程規范化、縣域管理專業化“3+1”標準化建設和管護模式,通過示范引領、現場推動、指導幫扶,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示范縣,引領帶動著山西農村供水提檔升級工作。
強建設 重管護
祁縣建設智慧供水平臺,構建縣域“1221”建管體系,充分發揮智慧供水平臺(1平臺),城鄉飲水管護中心、水質檢測中心(2中心),農村供水公司、城市供水公司(2公司)和農民節水協會(1協會)的作用,建立健全縣級農村飲水工程運行管理機構。
據介紹,祁縣推進農村供水“一網統管”,建設數字孿生供水系統,構建起水質檢測、運維管理等應用管理平臺,實現農村供水全鏈條的智慧生產、智慧管理、智慧服務。目前,該縣成立農民節水協會122個,設立村級水管員161個,建立健全農民參與、要素支撐的保障機制,解決了村級供水運行管理缺位問題;提留水費10%,建立工程維修養護專項資金籌集制度,有效提高農村供水工程建后管理效能。
飲水工程,建好還要管好、用好,山西優化健全工程長效運行管護機制,推進了縣域專業化管理。
晉城高平市采取政府引導、鎮村自籌的模式,啟動城鄉供排污一體化工程,完成了約79%的村內供水管網改造,農村供水自來水普及率達100%。該市還采取特許經營模式,引進社會資本,開工建設7座鄉鎮凈水廠,為130個村莊提供水質達標、水量穩定的優質水源。同時,擴容市區供水設施,向農村延伸,覆蓋了市區周邊近20個村莊。
據了解,山西加強供水建設投入機制的同時,全面推進政銀企對接,聯合相關省級金融機構出臺了金融助力水利實施意見,涵蓋水網工程、農村供水、流域防洪、灌區建設、水生態保護治理、節約用水、智慧水利等多個領域。
“今年3月,村里啟動了自來水入戶工程。為保證工程進度,我們通過‘村集體出資+村民自籌+黨員干部信貸’自籌工程建設款150余萬元。”陽泉市平定縣岔口鄉西頭嶺村黨支部書記梁會明說,村民告別了旱井和深井,用上了自來水。
山西正圍繞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目標,循著“3+1”標準化建設和管護模式有序推進,正在同源、同網、同質、同服務、同監管推動城鄉供水向“好”“優”“強”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