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節水模式被稱為合同節水管理模式。德陽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該模式是一種新型的市場化、商業化節水模式,具體而言就是節水服務企業與用水單位簽訂合同,通過集成先進節水技術為用水單位提供節水改造和管理等服務,獲取收益的節水服務機制。“合同節水管理已成為公共機構、高校、企業等重點領域實施節水改造的重要方式之一。”
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羅江校區)全校共有師生約12000人,年均用水量達30余萬噸。據該校副校長張之明介紹,學校在建設之初就按照節水型高校打造,建成一系列節水設施,全校人均用水量控制在37.9m³/年,節水成效顯著。“但仍有節水潛力。”張之明說,高校具有用水總量大、用水點多、用水人口集中等特點,如果采取科學的節水措施,節水效率還可以再提升。
在當地水利部門的指導下,學校嘗試合同節水管理模式。據了解,合同節水管理包括節水效益分享型、節水效果保證型、用水費用托管型三種典型模式。根據自身節水需求,該校采用了節水效果保證型模式,開展節水器具更新、綠化高效噴灌等節水設施改造,并搭建智慧平臺實現專業化、數字化、精細化、智慧化節水管理。
“以前管道出現‘跑冒滴漏’的現象,很難第一時間發現。”張之明說,此次合同節水管理項目為每個樓棟都安裝了二級水表及抄表機器人。如今,通過智慧平臺就可實現用水精準管理。
合同節水管理模式實施后,張之明最直觀的感受是每個月水費減少了。他算了一筆賬,開展合同節水管理后學校一個月節約水近1萬噸,一年至少能節約5萬噸水。“一噸水按照2.79元算,一年光水費就節約了近14萬元,省下的都是‘真金白銀’。”
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羅江校區)的合同節水管理模式,引起了羅江當地一家企業的關注。
四川江茂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茂食品”)是一家食品生產企業,其生產過程中需要大量用水。數據顯示,此前,該公司生產單位產品平均取水量為87.97m³/噸。為進一步“擰緊”企業節水水龍頭,公司積極嘗試合同節水管理模式。根據江茂食品合同節水管理制定的目標,合同期間單位產品平均取水量將下降至79.17m³/噸。
隨著更換節水器具、安裝噴灌設施等一系列節水技術在企業落地,節水效果顯著提升,尤其在綠化灌溉中表現最為顯著。“大水漫灌方式灌溉一棵樹需要1噸水。”公司行政主管劉崇光說,如果按照15天左右灌溉一次估算,以前整個廠區綠化帶一年灌溉用水就要2000噸。如今用了噴灌系統,只需800噸左右。
在江茂食品的合同節水管理項目中,節水宣傳和節水行為規范也成為重要服務內容。劉崇光表示,水是食品企業重要的生產資料,節約用水就是節約生產成本。“我們希望通過加強宣傳和用水行為的規范,引導員工養成節約用水習慣,形成節約用水合力,促進企業進一步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