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用水很方便,水質也很好!家里洗澡、喂豬都用的這水啊!”11月18日中午,四川省什邡市鎣華鎮杉木林村3組村民胡邦海正在做飯,看著自家水龍頭淌出的清甜的自來水,他臉上樂開了花。和他一樣開心的,還有其他鄉鎮的1萬多戶村民。這都是什邡市山區供水保障項目建設給他們帶來的好事。

近年來,什邡市積極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讓一泓清泉成為城鄉居民幸福感的“不竭之源”。2022年,什邡市入選四川省第二批鄉村水務示范縣后,著力于“源頭”到“龍頭”、“田頭”,加速推進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保障體系、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百姓甜在“心頭”。
好水同飲 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
田頭蒜苗青綠,山間彩林簇簇,初冬時節的什邡市沿山公路兩旁,處處呈現出一幅如詩如畫、宜居樂業的畫面。
走進位于湔氐鎮龍居寺村的什邡市城鄉供水保障項目四水廠工程施工現場,清水池旋挖,鋼筋籠灌注,樁基礎鉆孔,擋墻基礎澆筑砼,綜合樓木工、鋼筋工施工作業等工作有條不紊……
“正在實施的什邡市城鄉供水保障項目,是什邡市‘十四五’規劃項目,第一期工程于2022年10月開工,主要建設水源工程、輸水工程和水廠至各鄉鎮水廠輸配水主管,以及鄉鎮水廠至村落集中點的配水干管;第二期工程于今年10月開工,主要建設日供水規模10萬立方米、占地面積67畝的四水廠工程。”什邡市水利局有關負責人說。
什邡市城區的供水水源主要來自都江堰人民渠,2022年什邡市八角水庫(冰川湖)建成運行后,雖然部分緩解了城區供水緊張的現狀,但無法保障農村地區的供水安全和城市用水的需求。
同時,什邡市農村供水的水源多來自地下水及山溪溝,供水保障能力總體比較低,存在著小型供水站多且分散、規模化供水程度總體不高、工程建設標準偏低、供水保證率和水質合格率不高等諸多問題。
鑒于此,什邡市委、市政府將城鄉供水一體化納入主要民生工程之一。什邡市入選全省第二批鄉村水務示范縣后,全市上下齊心協力,加快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實施,以期早日改善農村供水基礎條件,提高農村群眾的供水保障水平,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梯級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實現城鄉供水均等化服務和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助力。
據什邡市水利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實施的什邡市城鄉供水保障項目,總投資69947萬元,通過引用長江次級支流石亭江優質山泉水作為水源,新建引水樞紐2處、日供水10萬立方米的凈水廠1處,以及輸水主管26.76千米及配套設施。整個項目計劃于2026年底完工。屆時,將為什邡市8個鎮(街道)26.23萬村鎮居民和什邡經濟開發區北區企業供應安全優質的生活用水,全面提升全市城鄉居民飲水保障水平。
待城鄉供水保障項目建成后,計劃與現有的八角水庫(冰川湖)至三水廠的供水主管相連接,構建“二廠”(三水廠、四水廠)、“三源”(冰川湖水源、石亭江水源、人民渠水源)互聯互通互補的城鄉供水“一體”保障系統,有效提升全市規模化供水能力、水源水質安全管控能力、供水抗風險能力,讓城鄉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好水共用 保障生產和生態用水
什邡市主要的資源制約就是水。
為此,什邡堅持多管齊下、多舉發力,著力用好都江堰人民渠干渠、湔江、石亭江等區域內主要水源,保障工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用水。通過大力實施水利項目,不斷優化生產供水,提升灌區供水保障能力,為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打下堅實基礎。

2024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的都江堰灌區“十四五”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人民渠干渠6號支渠整治項目,投資1186.22萬元,整治渠道總長8163米,保障了國家級蔬菜基地馬井鎮灌區2.2萬畝水稻、蔬菜作物生產用水。
水美新村建設,什邡市也舍得投入,通過充分整合農業農村、水利、鄉村振興的相關資金,2022年以來建成了11個水美新村及白魚河濕地、筏子河濕地等一批河湖公園。基于河湖公園調蓄空間的建立,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為什邡這座2300多年的古城,提供了優美的生態水景。
據了解,通過近三年的鄉村水務建設,什邡市共投入農村供水工程建設資金7.3億元,全市的自來水普及率從三年前的85.11%提升到目前的91.14%,規模化供水率提升24個百分點,有效提升了全市農村供水保障水平。下一步,什邡將加快實施什邡市2024年省級財政鄉村水務發展專項資金管網延伸工程(方亭片區),完成工程投資1119萬元,解決原回瀾鎮農村片區6個村、2萬余人的農村供水保障問題,進一步提升全市農村供水規模化供水率。
“小小一滴水,關乎大民生。一個地區要發展,也首先要解決好供水安全、水環境等基礎問題。什邡借助省級鄉村水務示范縣建設契機,加快縣域水網體系和現代化水管理體系建設,從‘源頭’到‘田頭’、‘龍頭’,進一步增強用水保障能力,讓40萬城鄉居民同飲優質的自來水。”什邡市水利局有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