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乳山市西南區域受地表環境、地形條件和地質構造影響,地表水源匱乏,入夏以來,持續高溫少雨,部分地區旱情肆虐。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了解情況后,積極組織水文專家進行實地勘查,研究區域水文地質條件,針對周邊巖性、地質構造特性,結合區域地下水補給、徑流和排泄條件,進行了多次現場勘查定井工作。
經過連續多日的勘查施工,分別在寶口村、群眾服務中心成功打出了兩眼超過百米的深水井,水井出水量大,水質清澈透明,為村里的農業生產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當村民們看到井水噴涌而出、汩汩流向田間地頭時,對全力抗旱保產也增加了信心。
鉆井、下管、填濾料……在泰安市寧陽縣打井現場,省地礦局第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的隊員們正在操作機械,緊張、繁忙地施工。他們知道快一點、再快一點就能守一方土地,護一方百姓。
抗旱就是保民生,第二水文隊積極響應抗旱號召,選派精干力量,發揮專業技術和設備優勢,通過開展專項水文地質調查,查明區內地層巖性、構造特征、埋藏條件、地下水開發利用現狀,并結合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尋找基巖蓄水構造,確定找水靶區,施工水文地質鉆孔。目前,泰安市寧陽縣中部缺水山區已成功探獲兩處優質地下水源。第二水文隊用實際行動為民“解渴”,最大限度地減少旱情對百姓生產的影響,彰顯地質責任擔當。
據悉,光山村由于受地質條件的限制,嚴重缺水貧水,原有的兩口水井均因出水量太少而廢棄,村民日常用水主要依靠地表水,恰逢近期旱情緊張,地表水供應緊張。
近年來,省地礦局緊緊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服務全省發展大局,積極發揮地質工作的先行性、基礎性、公益性和戰略性作用,主動對接社會需求服務鄉村振興,實施了一大批缺水山區找水、應急抗旱打井、城鎮應急供水勘查等項目。2024年上半年,在濟南、煙臺、德州等地累計為鄉村群眾找水打井48眼,總出水量2.5萬立方米/天,可解決13萬人飲水需求。在平陰新發現富水地段一處,目前施工水文地質勘探孔2眼,總出水量12960立方米/天。濟寧高新東區建成水源地1處,供水量2.5萬立方米/天。極大解決了缺水地區群眾飲水難題,提高了城鎮應急供水能力,保障了城鎮供水安全。
多措抗旱情,全力保民生。省地礦局將持續關注旱情發展變化,科學有序開展各項抗旱工作,保障群眾生產生活用水,用地質服務惠民生,用地質技術解民憂,用地質力量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