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武漢新洲道觀水廠的100噸過濾池和兩個600噸清水池按時澆筑完成,根據工程進度,這個日供水5000噸的自來水廠將在年底開始供水。
武漢新洲區水務局副局長程旱生10月21日告訴記者,此項造價1200萬元的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市、區財政僅投入500萬元,剩余部分由天立物業公司投資。
據悉,2004年11月,水利部和衛生部聯合頒布《農村飲水安全衛生評價指標體系》。對照此標準,新洲27座街鎮水廠中,僅有6座達標,全區近98萬人口中,尚有68萬余人處于飲水不安全狀況。對此,新洲區向有關部門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同時探索農村改水的新途徑。
2006年4月,武漢新洲區商請在雙柳街投資的帝元公司,擴大擬建水廠規模,政府按人均240元提供資金補償,水廠建成后帝元公司管理,并向周邊農村供水。這種由政府提供補償、民間資本參與的改水模式被稱為“帝元模式”,并迅速在新洲區推廣。
當年底,一座日供水能力1.5萬噸的水廠建成,當年解決附近2個自然村的安全飲水問題。去年,該公司又投入900萬元,市、區兩級財政補償215萬元鋪設管網,惠及周邊9000農民。預計到今年底,該水廠將使雙柳、陽邏一帶的4萬多人口受益。
今年初,該區將“半拉子”汪集水廠交由長源供水公司續建并管理,該公司接手后,不僅投入800萬元鋪設了干網、支網和入戶水管,還將投資興建或改造邾城、倉埠、鳳凰等水廠,解決周邊6萬多農民的安全飲水問題。除了道觀水廠建成后可惠澤近2萬農民外,由新六建投資興建的辛沖水廠也可使當地的2萬多人喝上放心水。
從2006年至今,武漢新洲區已鋪設干、支網和入戶管網約6000公里,5萬余戶受益。預計到今年底,飲用安全水的人數將從原來的近30萬人增加到5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