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農村供水事關民生福祉,是農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大事。
2023年10月,水利部制訂印發《關于加快推動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推行農村供水“3+1”標準化建設和管護模式,優先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集中供水規模化建設,因地制宜實施小型供水工程規范化建設,全面推行農村供水縣域統管。
依托這項農村供水領域的重大改革舉措,各地水利部門創新機制,強化落實,不斷健全從水源到水龍頭的全鏈條農村飲水安全保障體系,推動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各項任務取得新成效。
優化布局 完善工程體系
銀川都市圈城鄉西線供水、清水河流域城鄉供水、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等工程從北向南梯次布局,正在籌劃實施的鹽同紅革命老區供水工程東西延伸橫貫寧夏中部干旱帶……
翻開寧夏城鄉供水工程總體布置圖,幾大工程骨架聯通全域、協調互補。“寧夏著力推進大水源、大水廠、大水網、大連通建設,初步形成‘覆蓋全域、南北互濟、多源互補’的‘6+2’城鄉供水現代水網體系。”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廳副廳長張偉介紹。
完善的工程體系是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的基礎條件,但全國各地地形地貌、資源稟賦存在差異,農村供水工程怎么布局、如何建?
依照“3+1”標準化建設和管護模式,農村供水工程建設的謀篇布局更加清晰——
優先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對城市供水管網短期難以延伸覆蓋的地區,發展集中供水規模化工程;對確實無法納入城鄉供水一體化、集中供水規模化范圍的地區,推進小型供水規范化建設。
從規范化到規模化再到一體化,層層遞進的工程布局讓各地因地制宜構建起網格化農村供水保障體系,不斷壓減依靠水窖、水柜供水的農村人口數量。
“湖北結合縣域經濟發展和群眾優質用水需求,統籌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和集中供水規模化發展。”湖北省水利廳廳長廖志偉說,目前,全省分散供水工程數量較2020年壓減13.9萬處,平原地區規模化供水程度達98%。
四川作為山區農業大省,立足地區差異,分類施策優化農村供水工程布局。“我們在平原區構建城鄉一體化、網絡化供水保障體系,在高原山區利用‘分布式’水源,加強小型農村供水工程規范化建設和標準化改造。”四川省水利廳廳長郭亨孝介紹。“十四五”以來,四川開工建設規模化供水工程274處,壓減分散供水工程47萬處。
遼寧省盤錦市將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納入全市水網布局謀劃推動,暢通農村供水“最后一公里”。“通過水源改造和管網延伸等工程建設,盤錦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和規模化供水覆蓋率均達100%。”盤錦市水利局局長孟超說。
縣域統管 推進智慧運營
2024年2月1日,圍繞規范農村供水管理、加強農村供水保障,浙江制訂了新的“辦法”。
《浙江省農村供水保障辦法》正式施行,將縣域統管通過規章制度法制化,將全省有農村飲水任務的84個縣(市、區)全部明確統管機構,實現縣域范圍統一管理。
這是浙江全面推行農村供水縣域統管、實現農村供水專業化管理的一次有力實踐。
強化農村供水工程管理管護是確保工程長久穩定發揮效益的制勝一招。《關于加快推動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建立健全管理平臺,推進農村供水縣域或片區統一管理、統一運行、統一維護。
“江西堅持縣域統管、專業化管護,鼓勵有實力、有技術的水務企業參與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理,目前全省各縣均已落實城鄉供水一體化實施主體。”江西省水利廳廳長羅傳彬介紹。
緊扣變“多頭管”為“一家管”的目標,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精河縣依托原有城市供排水公司和農村供水工程服務中心,組建水務公司,統籌城鄉供水工程運營管護。精河縣副縣長劉新華介紹,縣域統管不僅優化了運行機制,還節約了經營成本,全縣城鄉供水一體化2023年扭虧為盈,盈利189萬元。
農村供水的專業化管理離不開數字化、智能化的運行管理手段。點擊打開寧夏“互聯網+城鄉供水”管理服務平臺,供水設施、監測數據等情況一目了然。工作人員隨機點開西吉縣詳細頁面,還能查看全縣的用水戶分布及工程布局情況。
“寧夏建設‘互聯網+城鄉供水’管理服務平臺,集成數據采集、管理服務、公共服務、移動服務四大系統,接入智能水表等在線監測設備45萬臺,推動水源智能聯調、水質在線監測、事故及時處置。”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廳廳長朱云介紹。
目前,寧夏的供水管理服務平臺還接入了手機應用程序,群眾可通過手機交費購水、查看用水信息、上報用水問題。
智能化運營平臺,實現了從管理端到用戶端的高效便捷,為農村供水管理提供了前瞻性、科學性、精準性的支撐。
強化監測 提升供水水質
農村供水工作做得好不好,群眾最有發言權。而對于農戶來說,能夠最直觀感受到的供水成效,往往體現在水質。
2022年底,水利部會同生態環境部、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開展農村供水水質提升專項行動,加快提升農村供水水質保障水平。各地將水質提升專項行動作為“十四五”農村供水保障的重要工作,因地制宜采取水源置換、管網延伸覆蓋、強化水質檢測等措施,健全從水源地到水龍頭的全過程水質保障體系。
“江蘇深入開展水質提升專項行動,對既有水廠實施制水工藝升級改進。新建、擴建規模化水廠同步配套完善深度處理工藝,實現水廠深度處理工藝全覆蓋。”江蘇省水利廳廳長高圣明說。
聚焦農村供水薄弱環節,江蘇持續實施農村供水設施提檔升級。據高圣明介紹,目前江蘇農村飲用水水質合格率達100%。
同江蘇同步,全國各地圍繞強化水質規范檢測監測、加強水質抽檢巡檢,開展了一系列“水質保衛”行動——
山東,加強水源水、出廠水、管網水、末梢水全過程管理,建立“水廠自檢+省市縣巡檢”工作機制,全省集中供水工程水質巡檢覆蓋率達100%。
遼寧,制訂農村供水水質檢測指標及頻次指導意見,每年安排水質檢測專項資金1980萬元,年均檢測工程1.5萬處(次),基本實現水質檢測有效覆蓋。
上海,通過水源地集中保護、原水統籌供應、統一水庫取水,確保原水水質安全;開展農村地區二次供水設施接管,改善用戶水龍頭出水水質。
…………
2023年,水利部組織暗訪了151個縣(市、區)、738處農村集中供水工程、5062位用水戶,累計解決了193萬農村人口飲水臨時反復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