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深化節水控水。強化地下水取水總量控制,實行地下水“雙控”管理制度,強化取用水監管。強化農業節水增效,到2025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50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7萬畝,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至0.725。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控制發展高耗水農作物。加快工業節水減排,優化調整產業布局結構,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加強城鎮節水降損,推動城鎮老舊管網、二次供水改造,到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8.5%以內。
二是加快水源置換。多渠道增加水源供給,實施靜海引江供水工程,新建楊柳青原水管線、曹莊泵站增容等供水工程,做好南水北調東線水源調度。加大非常規水利用,到2025年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50%。加快工業、生活、農業水源置換,對寧河區、寶坻區320家企事業單位進行水源轉換,推進濱海新區、靜海區農業水源、畜禽養殖場水源轉換,實施水系治理工程,提升地表水資源調度能力。
三是持續生態補水。全面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實施獨流減河低水閘泵站、潮東泵站改造、運東排干清淤治理等工程,全面推進河湖水系互聯互通,進一步優化河湖生態補水模式,為深層地下水超采區提供地表水源;繼續做好重要河湖濕地生態補水,確保七里海、南運河等重要河湖生態水位(水量)穩定達標。2023—2025年,正常年份,力爭河湖生態補水年均10億立方米左右。
四是加強地下水管理。嚴格取水管理,重新劃定地下水禁采區、限采區范圍,除臨時應急?。ㄅ牛┧烷_展地下水監測、勘探、試驗少量取水外,嚴禁取用地下水。加強各類機井管理,到2025年累計關停機井1698眼。健全地下水監測計量體系,更新升級50眼地下水監測井。建設地下水監測綜合監管平臺,提高地下水資源管理工作標準化、規范化、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