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門入戶常態化
按照農村飲水安全全覆蓋大排查工作有關要求,縣水利局統一部署,成立局領導帶隊的農村供水排查領導小組,分工協作,分片包干,敲門入戶,了解供水情況,對全縣農村供水工程開展常態化排查監測,并將大排查工作納入全年工作考核。排查主要針對已建成供水工程設施從源頭到龍頭是否完好、運行是否正常,群眾是否受益,水質、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證率是否達標。
項目實施標準化
飲水安全有保障,鄉村振興才有希望。圍繞保障人民群眾喝上放心水、優質水的目標,進一步鞏固農村供水成果,做到優水優用、城鄉統籌,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可靠的農村供水支撐。縣水利局爭取鄉村振興銜接資金735萬元,實施湟源縣和平鄉白水等六村人飲改造提升工程,進一步提升了和平鄉馬場臺村、隆和村、白水村、馬家灣村、茶曲村、小高陵村6個行政村1799戶共6703人的飲水安全水平。
動態監測日常化
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是鞏固脫貧成果“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筑牢“民生底線”至關重要的一環。按照“不落一村,不落一戶”的原則,對農村飲水安全保障薄弱片區、脫貧人口集中鄉鎮和供水易反復人群的飲水狀況進行排查監測,每月重點對261戶720人動態監測戶進行飲水安全調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檢查中主要對主干管網、村級管網和戶內設施進行摸底排查,并通過定期沿管線巡查、核查井內設施、入戶調查了解管道運行情況,深入了解工程是否正常運行、自來水到戶工程是否完善、群眾日常供水是否穩定,并對飲水安全防返貧風險點制定了應對措施,出臺了《湟源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實施細則》《湟源縣農村供水應急預案》《湟源縣冬季農村人飲工程防凍應急預案》,確保農村供水安全,無飲水安全返貧戶。
維修養護專業化
發揮四個基層水利管護站的作用,分片區,加強日常巡查,檢查,多走、多看,委托專業的勞務公司對農村供水工程進行維修,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與村委建立溝通協調良性互動,村民飲水出現問題反饋給村委,村委及時反饋到管理單位。同時,向村兩委和監測戶發放飲水安全明白卡,暢通群眾訴求通道。為保障冬季正常供水,解決好水龍頭閥門凍脹引發的問題,在維修搶修前及時通知群眾做好儲水,在停水期間,送水車輛做好拉水送水工作,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飲用水需求。加強管件、閥門、保溫棉等人飲工程維修物資儲備,通過冬季用水安全小視頻方式加強宣傳引導,增強群眾冬季用水安全意識。
水質檢測制度化
對農村71項人飲工程水源水、末梢水41項指標進行檢測,其中千噸萬人工程每季度檢測一次,千人以上工程每年檢測兩次,其余人飲工程水源水每年檢測一次,末梢水每年檢測兩次,縣疾控中心每季度進行采樣抽檢,經檢測全縣農村水質達標率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