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雨水及中水景觀回用設備
強化總量強度雙控。山西將節水護水行動納入《山西省“十四五”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工作規劃》十大行動,將重點推進工作納入全省年度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安排,形成規劃引領、重點突破的工作體系。嚴格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將用水總量和強度指標分解到各市和省直重點用水單位,每年組織全省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總量和強度指標統計和審核,組織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專項考核,用水指標呈現下降趨勢。積極開展黃河流域公共機構用水統計,掌握黃河干支流流經山西86個相關縣(市、區)以上行政區內的各類公共機構用水現狀。2022年全省公共機構人均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4.33%,較好完成階段性目標任務。
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山西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申請專項建設經費,以集中統一管理方式對省直集中辦公區和部分廳局機關進行節水改造。各市機關事務管理部門也積極籌措資金,持續擴大節水改造成效。積極推動老舊管網更新,大力推廣節水技術產品,統一更換安裝感應水龍頭等節水器具,建設直飲水機尾水回收、空調冷凝水回收、雨水蓄集等再生水利用裝置,提升中水等非常規水源利用率,探索再生水沖廁、澆灌、洗車等多種應用場景。完善山西省公共機構節能監督管理系統,擴大用水實時監測范圍。
普及和使用節水器具
嚴格用水過程管理。普及節水器具,推進用水計量器具配備,新建建筑節水器具使用率達100%。鼓勵應用互聯網管理平臺或系統實現水資源在線監測、計量、分析、預警智能化管理。推動黨政機關、學校、醫院、場館等不同類型公共機構充分發掘特色節水措施,不斷提升節水技術和產品應用深度。完善節水管理制度,加強定期巡視維護,強化用水管理監督。充分發揮水資源統計數據關鍵作用,堅決防止跑冒滴漏和長流水現象。強化節水數據分析,切實發揮數據要素在節水工作中的支撐作用。鼓勵采用合同節水等市場化方式推動公共機構節水管理提質升級,不斷提升公共機構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實現在線用水信息統計
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深入開展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建設,在技術指標、管理制度等方面持續發力,截至2023年底,累計343家省直公共機構建成節水型單位,1132家市級公共機構建成節水型單位,實現全部省直機關和80%以上省屬事業單位建成節水型單位,75%以上市級機關、45%以上市級事業單位建成節水型單位,超額完成《國家節水行動山西實施方案》提出的目標任務。積極開展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打造一批節水制度齊全、節水管理嚴格、節水指標先進的典型單位,促進公共機構節水工作提質增效,2023年共建成省級公共機構水效領跑者28家,并擇優推薦6家單位參與國家級公共機構水效領跑者評選,公共機構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提升。大力開展公共機構示范案例遴選,獲評18個國家級示范案例,形成對標桿、學榜樣、爭先進的良好局面。
廣泛開展宣傳教育。開展節水專題宣傳,聯合多部門組織開展“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節水宣傳周”等活動,引導各級各類公共機構、各集中辦公區廣泛利用電子屏、展板、標語等載體宣傳節約用水和綠色發展理念,展示公共機構節水工作階段性經驗成效,切實提升各級各類公共機構開展節水工作的積極性,廣泛培育節水文化。重視節水日常宣傳,線上線下多途徑開展,制作節水主題宣傳視頻,印制各類節水宣傳品,鼓勵學校、醫院等公共機構利用主題班會、病房宣教等措施開展節水宣傳教育,擴大節水知識、理念、技術的知曉度,營造濃厚節水氛圍,促進形成全社會節水的良好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