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善供水安全保障體系。嚴格水資源管理,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實行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嚴格取水用水管理,依法劃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實現城鎮、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全覆蓋;優化水資源配置,建設引灤原水預處理廠,暢通國家水網大動脈,建設引江中線入靜海、大港等一批區域輸水工程,完善我市供水網絡;強化水資源保障,完善地下水、海水淡化應急備用功能,加快實施爾王莊水庫擴容工程,完善“三水共用、五庫聯調、多源互濟、城鄉統籌”的供水新格局。
二是完善防汛安全保障體系。提升防洪防潮能力,實施薊運河、潮白新河等行洪河道全面達標治理,暢通海河主要行洪通道,推進東淀、文安洼等蓄滯洪區建設,確保正常分蓄洪功能,完善西部防線、東部海堤,城市防洪圈達到200年一遇標準;提升城鄉排澇能力,實施外環河、津河等排水河道整治,新改擴建低水閘、屈家店等重點泵站,提高澇水外排能力,補齊排澇短板,城市內澇中心城區達到50~100年一遇標準,其他區域達到20~50年一遇標準;強化水災害風險管控,構建氣象衛星和測雨雷達、雨量站、水文站組成的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完善河系超標準洪水防御預案、修訂中小洪水調度等方案,開展山洪與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及風險評估,完善“蓄泄排統籌、旱澇潮同治”的防汛新格局。
三是完善水生態安全保障體系。維護河湖生態安全,嚴格河道取用水總量控制,科學調度存蓄雨洪水,統籌地表水、再生水、外調水等多種水源,持續向重點河湖生態補水,完成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打造互聯貫通藍脈綠廊,加大永定河、潮白新河等河道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打造潮白新河、北運河~南運河、永定河~永定新河、大清河~獨流減河等綠色河流生態廊道,加強水系連通,新改擴建閘站,改善水動力條件,打造水體循環的良性運行系統;突出京津冀聯防聯控,強化河湖長制落實,劃定落實河湖空間管控,明確重要河湖生態水量(水位)目標,鞏固黑臭水體治理成果,推進跨省河流上下游聯防聯治,加強入海河流內外源污染同治,完善“河湖健康、人水和諧”的水生態新格局。
四是完善數字孿生水網保障體系。完善水網信息化基礎設施,構建區域全覆蓋的天空地一體化監測感知網;開展站網監測、視頻監控、遙感監測等感知能力建設,完善水網通信網絡體系,構建水網云平臺,實現數據、服務與政務云共享;搭建水網數字孿生平臺,構建水網數據底板、模型平臺和知識平臺,及時更新數據,實現與水利部數字孿生平臺、海河流域數字孿生平臺的雙向互動、共享調用;提高調度運行應用水平,加快建設天津水網調度指揮系統,集成耦合多維多時空尺度數據模型,實現安全運行監視、聯合調度決策、日常業務管理、應急事件處置等多項功能,為水網科學決策、精準調度、安全運行等提供支撐,完善“創新引領、智慧高效”的水治理新格局。
下一步,市水務局將組織和推動市有關部門及各區全面落實《規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提供堅實的水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