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了挑水的擔子,告別了背水的歷史。如今的黔西南州,一條條管道連接著千家萬戶,這頭是源頭、那頭是灶頭;從城市的高樓大廈,到鄉間的農村小院,供水管成網交織,源頭活水潤澤著萬千群眾。

黔西南州水系發達,水量充沛,河流遍布,水資源總量106億立方米,但開發利用率僅為8.6%,為全國平均水平的43%,如何引水入戶、興水惠民,讓近水解近渴?黔西南州從水源建設、水網聯通、服務保障和運行維護上給出了答卷。
大水源建設 吹響水利攻堅“沖鋒號”
“全面解決州內320萬人飲水安全……”“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利問題入手,促進水利發展更好服務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7年,黔西南州政府常務會通過的《黔西南州水利“十三五”規劃》,對全州供水保障實施通盤考慮,對水利發展改革進行了全面、系統部署,明確了飲水安全工作的目標任務。
東風浩蕩滿眼春,只爭朝夕啟新程。將有限的財務投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領域,切實解決好飲水安全的突出問題,讓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黔西南州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執政為民的施政理念。
如何保質量、保進度,確保完成飲水安全工作,使這一民生工程真正造福人民考驗著各級政府和水利部門的責任與擔當。黨的十八大以來,黔西南州完成水利固定資產投資約475.45億元,開工建設了64座水庫,下閘蓄水水庫數量增加到163座,庫容增加到8.2億立方米,供水能力提升到7.17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從2515立方米增加到2774立方米。
馬嶺水庫、水車田水庫、木浪河水庫等一批全局性、戰略性水利工程基本建成,在城鄉供水安全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有力的水利支撐。

興義市馬嶺水利樞紐工程。馬嶺公司供圖
大管網覆蓋 織密供水保障“兜底網”
近年來,貞豐縣完成投資5.32億元,建成了6400余公里覆蓋縣城、鄉鎮和農村的規?;┧芫W,對城鄉供水實施公司化運作、集中式管理,大力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發展。“目前,全縣集中供水率達到100%,規?;詠硭占奥蔬_95.3%,真正實現了城鄉供水同網、同源、同水、同質。”貞豐縣水務局局長袁通進介紹。
大力實施水網規劃建設解水困,黔西南州目標明確。以大江大河重要支流、跨區域重點引提調水工程為主骨架和大動脈,以水網連通工程、農村供水管網、灌溉渠系等為分支,以天然水源、大中小型水庫等水源工程為結點,重點圍繞全面保障城鄉供水、30戶以上集中連片自然村寨供水、300畝以上集中連片耕地灌溉、高標準農田及產業園區等用水需求,編制本級水網建設規劃,形成州、縣兩級水網建設體系。
采取“大水源、大管網、寬覆蓋、高保證率”的技術路線圖,在水源、水網的延伸上下功夫,對于自然條件相對較好的村,采取縣水廠、鄉鎮水廠向周邊村延伸覆蓋的方式供水,而自然條件差的村則依托既有鄉鎮水廠或新建規?;┧こ?,擴大規?;┧こ谈采w范圍,實施供水工程標準化建設改造來提升供水保障水平。
“我州共實施了農村飲水工程1475處,完成投資13.28億元,解決了102.91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目前全州共有集中式供水工程3687個,服務保障312.88萬人,占農村供水總人口的96.4%,有分散式供水工程1139個,服務保障11.67萬人,占農村總人口的3.6%。”黔西南州水務局黨組成員、州水力資源開發建設中心主任羅舜說。
厚積薄發,水到渠成。黔西南州已基本構建起以馬嶺水庫、興西湖水庫等17座大中型水庫為龍頭的州縣水務主動脈,146座小型水庫為分支,123座城鄉供水廠為節點,71156公里的供水管網為脈絡的州縣水網,供水能力2.15億立方米。
大安全保障 筑牢飲水安全“壓艙石”
拔地而起的樓房鱗次櫛比,干凈整潔的硬化路延伸于巷陌深處,快樂的小孩子們在村級文化活動中心廣場上嬉戲玩耍……走進安龍縣篤山鎮,一幅美麗的新農村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對于篤山鎮坡井村楊正宇夫婦來說,飲水安全工程的實施,為他家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堅實的支撐。供水保障工程實施后,楊正宇夫婦搞起了生豬養殖。
“養豬每年可以掙10萬元左右,我們還開了一個小飯館,每年收入5萬元左右……”談起這兩年的變化,楊正宇笑容滿面,喜上眉梢。“以前用水很困難,更不要講養豬開飯館,就連人吃都是個問題,現在政府對我們實在是好,接了自來水,用起來很方便……說實話,好日子還要靠個水哩。”受人畜飲水安全工程之益而富裕起來的楊正宇夫婦對水有著切身的感受。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既要‘保量’還要‘保質’,這是‘攻堅戰’,更是‘保衛戰’,是確保百姓今后一直喝上放心水的關鍵所在。”黔西南州水務黨組書記、局長劉剛對飲水安全問題高度重視。
黔西南州在加強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同時,著力構建農村水利發展的長效機制,不斷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堅持建設管理和運行管理兩手抓,切實保障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久。
目前,黔西南州已經建成8個縣級水質檢測中心,覆蓋全州所有農村飲水安全項目,為群眾喝上干凈水、放心水保駕護航。
“我州3687處集中式供水工程,全部明確了管護主體,所有縣(市)均成立了飲水安全公司,千人以上供水工程全面實現公司化運作,集中式管理,有效提高了農村供水的保證率。通過財政補貼、水費提留等方式,均建立了縣級維修養護基金,切實解決了飲水安全工程管理難、維修養護難的問題,今年以來,全州落實運行管理經費2441萬元。”黔西南州水務局農水科科長婁方啟介紹。
大數據支撐 打好運行管理“機制牌”
“我們采取從水源地管到水龍頭、從大管網管到小管線、從水廠管到村民家,在100個提水泵站安裝了遠程智能控制系統,對輸水管網實施智慧管理,可通過手機移動端進行遠程控制,水源輸送基本實現了自動化信息化管理,供水更加智能、高效。”安龍縣荷海水利水電工程公司經理胡克祥說。
近年來,黔西南州堅持工程建設與管護機制“兩手抓”,在加快水源、水網建設的同時,持續加強智慧水務建設,把農村供水作為民生工程來推進,讓群眾有更加直觀的獲得感、幸福感。
“推行公司化管理以后,供水公司開發了微信小程序,我們年輕人外出打工可以通過手機上的小程序幫助家里老人繳納水費,公司還在我們庭院的水箱上印了服務保障聯系電話,我們不在家的時候,老人有問題可以隨時撥打水箱上的電話,很快就會有人來檢修,現在的管水服務真的很不錯。”安龍縣三道墻村村民李志慧對現在的供水服務很滿意。
“在水費的收繳上,我們開發了線上的APP、微信公眾號,也繼續采取上門收繳的傳統方式,將服務送上門,讓群眾少跑路。”安龍縣水務局副局長汪祥說。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黔西南州堅持把農村供水保障作為民生工程緊緊抓在手上。
去年旱情,黔西南州有37250人受到影響,通過新建、改建、擴建以及升級供水水源井、泵房及設備間等工程措施新增水源點86處,延伸管網73公里,啟用提水工程266處,啟用機電井57眼,拉水送水3186車/次,37250人的供水得到全面保障。
黔西南州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實現了受益人口、項目建設、投資規劃三大跨越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撐。
接下來,黔西南州將圍繞全面實施鄉村振興,規劃實施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進一步完善供水設施,強化水質檢測,提高供水保障,提升飲水安全保障水平,讓廣大人民群眾用水更方便、更安全、更優質,在共建、共享發展中獲得更多的水利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