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市農村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復工程驗收現場見聞
山塘蓄清水,碧波映翠竹。9月8日,吉首市馬頸坳鎮,農村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復工程驗收現場,一個個經過清淤、疏浚、加固后的山塘重新煥發了生機,碧水盈盈,水面倒映出天空與美景,不遠處,連片稻田閃爍著金光,一派豐收景象。
這些山塘,承擔著供水、防洪、灌溉、生態等功能,是重要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今年3月以來,吉首市大力推進農村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復工程建設,推動實施“農村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復三年行動”。按照計劃,今年全市共需完成山塘治理200處,涉及全市11個鄉鎮(街道)66個村,由村(社區)自主實施恢復129處,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等相關單位組織治理71處。全部完成后,該市蓄水能力預計新增39萬立方米。
馬頸坳鎮今年計劃實施小水源治理46處,截至目前已完成40處,完成度在全市靠前。馬頸坳鎮竹寨村協場坪大塘滿塘清水,遠遠看去,像一個小水庫。“以后,大塘周邊近300畝農田再不會‘口渴’了。”吉首市鄉村振興局駐竹寨村第一書記王建坤站在塘邊,滿臉笑容。協場坪大塘是一口古老的大水塘,曾因多年未清淤加固而存在不同程度淤塞、滲漏,抗旱減災、蓄水調洪能力減弱。今年6月底,該水塘修繕完工,大大提升了蓄水能力,保障了周邊數百畝農田的灌溉用水。
小型水利工程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支撐,是事關廣大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去年,吉首遭遇難得一見的大旱,部分水塘內積滿淤泥,長滿水草,塘埂破損,難以蓄水,嚴重影響村民農業生產。”吉首市水利局工管站站長李曙東說,“今年我們重點恢復小水源蓄水能力,提升山上經濟作物灌溉水源保障能力,水塘附近的防洪灌溉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截至8月底,吉首市已完成山塘治理172處,可新增蓄水能力30.8萬立方米,新增、恢復灌溉面積1.72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76萬畝。下一步,該市將進一步完善山塘等小水源工程措施的渠道、抽水、配水等相關措施,實現“蓄得住水、灌得到田、上得了山”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