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座城市,有這么一群相信“光”的人,在平凡而又不簡單的崗位上,在寧靜而又不平靜的黑夜里,修復著城市的生命線。
深埋地下的排水管網是保障社會正常運行的“大動脈”。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大動脈”受到外界因素影響,會發生破裂、滲漏等結構性損壞,嚴重時甚至會造成路面塌陷。
通常,修復一條老舊、破損的地下排水管道需要對道路進行“開膛破肚式”的封閉修復,其施工工期長、揚塵污染嚴重,既破壞道路又影響交通。能否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呢?
在地下管道修復技術中有一種“光的魔法”,不需要挖開路面就能對地下管道進行修復和更換,它就是紫外光固化修復技術。在破損管道里導入特殊材料制成的內襯軟管,然后用紫外光照射后使之固化,從而修復管網。
最近,福建省福州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巡線人員在日常排查工作中發現,位于倉山區倉前路的一段全長526米的污水管存在碎裂等問題,排水公司立即啟動修復程序。
該污水管所在的倉前路是煙臺山商圈的重要路段,且位于交通樞紐處。為減少施工對當地市民生活帶來的影響,經過反復論證,排水公司決定對其中的10米管道采用非開挖式紫外光固化修復技術,在夜間對“病害”管道進行“無創修復”。
深夜21點,根據“病害”管道的CCTV內窺鏡檢測報告和現場踏勘情況,修復團隊首先操作管道沖洗車對作業管道進行沖洗、清疏、抽水、封堵等預處理,并檢查井下通風和管道的封堵情況。
施工環境確認就緒后,工作人員將預浸樹脂的玻璃纖維軟管通過卷揚機從檢查井拉入待修復的管道內,接著用風機向軟管內充氣、保壓,將軟管撐開,使固化材料緊貼管壁。
管道修復現場
隨后,工作人員將紫外線燈放入軟管,并控制紫外線燈使其在軟管內以一定的速度“行走”,利用樹脂遇紫外線固化的特性,使軟管由一端至另一端逐步固化為管路里襯,形成堅硬的“管中管”結構。
經過非開挖修復團隊連續3周的徹夜奮戰,失去輸送功能的污水排水管道經過紫外光固化修復技術“涅槃重生”。“重生”后的管道不僅抗壓強度高、抗腐蝕性強,同時還因內襯管壁光滑,極大地提升了管道輸送能力,改進了排水狀況。
修復前
修復后
深夜斑斕的星光,見證了他們默默無聞的付出,凌晨柏油的馬路,鐫刻下他們曾經走過的足跡,微光雖渺,萬丈成炬。
這群城市的“守夜人”,他們靠近光,追逐光,散發光,點亮夜色 等待黎明,用他們的“不眠”換無數人的“好眠”。如他們般千千萬萬的城市守護者,都是照亮這座城市的光,溫暖著這座城市的每個角落,每個人。
下一步,排水公司將繼續利用紫外光固化修復等非開挖技術,推動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工作走深走實,改善城市水環境,同時降低施工對市民生活的影響,持續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