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干旱帶海原縣西安供水水源工程,歷經300余天艱苦奮戰,伴隨著高崖一泵站、關橋二泵站全線貫通,4月21日,奔騰的黃河水滾滾流入海原縣關橋鄉10萬方蓄水池,關橋灌區2.5萬畝農田首次用上黃河水,為海原發展注入“水動能”。
西安供水水源工程項目總投資7億多元,由水源工程、泵站工程、輸水工程、配水工程、蓄水池工程、供電工程和信息自動化工程組成,也是海原縣的民生工程、環境工程、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保障工程,涉及關橋、西安、海城3個鄉鎮24個村,灌溉面積12萬畝,受益人口6.51萬人。該工程計劃于2023年10月主體工程通水,2024年4月全部建成運行。屆時,灌區將全部改造為以滴灌為主的高效節水灌溉方式,構建相適應的現代化生產生活方式,種植結構也會在現有基礎上進行必要的調整。
據了解,該項目主要以固海揚水七干渠為水源,通過建設4級揚水泵站、鋪設70公里供水管道,將黃河水揚至590余米,并輸送至海原西安灌區。項目規劃以節水灌溉方式種植高效經濟作物為主,不僅能替換和縮減當地地下水開采量、逐步恢復地下水位、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提高6.5萬余名群眾的生活水平,還能促進流域水網、縣域水網構建和庫壩池水網水體互聯互通。
預計該項目工程正常運行20至30年后,西安鎮地區地下水靜水位將恢復到70米以內,地下水資源量將超過670萬立方米,并可恢復和改善南華山、西華山區域生態環境,有利于兩山水源涵養,提高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和服務功能,有效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同時,還將有效保障項目區特色小茴香、馬鈴薯、甜瓜、蔬菜等支柱產業供水。(全媒體記者 馬彥軍 李洋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