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體制機制創新,落實縣級統管。國源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全縣城鄉供水統管單位,推動城鄉供水工程統一專業化管理。建立城鄉供水安全風險識別管控的動態監測和協同處置機制,實現供水安全問題處置的水務集團、水廠、供水站多級縱向聯動和生態環境、衛生健康、公安等多部門橫向協同的工作系統,提高風險預警問題閉環管理實效。進一步完善從源頭到龍頭監測感知體系,制定有效應急預案并開展應急預演,動態識別城鄉供水風險點,有效防范供水安全隱患,確保城鄉供水水量保障、水質安全、設施設備和管網運行安全。
二是業務流程重塑,建立感知體系。建立城鄉供水從源頭到龍頭全過程安全風險識別與管控監測感知體系,實現風險隱患的全方位、全鏈條監測識別。由縣水利局牽頭,聯合大數據局、氣象局、衛健局、綜合執法局等7個部門協同推進,打通安吉縣國源水務智慧水務綜合管理平臺、氣象監測共享平臺、暴雨預報預警管理系統、生態環境管理系統等10套溯源系統,形成縣域城鄉供水數據庫。實現pH值、余氯、渾濁度、水量等指標在線監測,目前累計安裝監測設備81套,實現縣域水質水量監測全覆蓋。
三是數字改革引領,強化風險管控。在治理端,構建“一圖四場景”(一圖:風險管控綜合駕駛艙;四場景:預測、預警、預演/預案、風險管控)安吉城鄉供水風險管控平臺,實現對從宏觀到微觀、從時間到空間的全流程制水展示和管理。完成城鄉供水風險識別與管控系統和綜合駕駛艙建設,其中風險識別與管控系統包括水源風險管控、水廠水質監測、旱情監測、強降雨監測等四個模塊。運用物聯網設備監測和時間序列分析歷史數據,對風險進行有效識別預警,已累計完成應急搶修300余次。在應用上,風險預測預警處置效率大大提升,增強了供水安全隱患預警的時效性、準確性,提前發現隱患,在線處置,減少安全事故發生。
四是應用服務至上,方便廣大群眾。在服務端,全面入駐“浙里辦”的“浙水好喝”服務應用。繳費、信息查詢等業務線上辦理,為群眾提供停復水通知、水質檢測報告、供水單位基礎數據等信息。利用網絡支付技術拓寬水費收繳方式,提高水費收繳率。大力拓寬浙里辦、微信、支付寶、銀行代扣等在線繳納水費渠道,目前農村居民線上繳費占比超過85%,實現用戶多元化選擇、足不出戶交水費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