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星消息(信息員 李懷明、寧琳) 5月19日上午,鄭州市自來水總公司赴川抗震搶險救災突擊隊出發儀式在鄭州水司工農路辦公區操場上隆重舉行,按照國家建設部和中國水協的指令,共有32名突擊隊員在鄭州水司副總經理張可欣的帶領下攜帶4臺車輛30萬元物資,從這里啟程奔赴四川省綿竹地區,幫助災區人民盡快恢復供水系統。
經過26個小時的艱苦跋涉,20日12點20分,鄭州供水赴川抗震搶險救災突擊隊順利抵達綿竹市,該市供水管網在本次地震中幾乎被破裂殆盡,群眾飲水困難,搶險隊員一到災區,鄭州供水搶險隊到達后,兵分兩路,一隊按照當地自來水公司的安排,在該市第四水廠內安營扎寨,一隊在搶險隊張可欣的帶領下,迅速與當地自來水公司共同探討供水系統恢復方案。
據綿竹市供排水公司總經理古傳洪介紹,綿竹市面積總計1245平方公里,人口51萬人,距離汶川縣24公里,市區人口10萬余人,平均日供水量為4萬立方米。該市有4個水廠,受汶川大地震影響,全市47公里的供水主管網有80%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其中有26公里水泥管和8公里灰口鑄鐵管損失比較嚴重。“我們現在每天供5萬噸水,其中有85%漏掉。”古傳洪說,目前,出廠水壓力僅為1.5公斤,不足地震前的一半,大量的自來水隨破漏的管網噴涌而出,廣大災區人民用水無法保障。目前群眾飲水主要通過三種方式供給:接通臨時供水管網至居民聚集點,提供衛生的自來水;該市打開了30個消火栓,為附近群眾提供飲用水;如果這些條件都達不到,就動用消防車送水給群眾。
搶修隊員緊急救援
“請馬上趕到漢旺鎮,那里有6000名受災群眾已經斷水9天了。”鄭州供水搶修隊到達的當天下午17時,就接到緊急任務:幫助綿竹漢旺鎮的重要單位恢復供水。
17時30分,20名鄭州供水搶險隊員抵達漢旺鎮的施工現場。由于該鎮供水管網全部癱瘓,搶險隊員只能先將1000米長、直徑63毫米的藍色UPVC管道黏合起來,將水送到1公里以外的“綿竹市抗震搶險救災指揮中心(漢旺)”,保證指揮中心用水和消防車用水,以及沿途約6000名受災群眾的生活用水。
漢旺鎮是此次地震受災較為嚴重的地區,全鎮90%以上的建筑物倒塌。“所有漢旺鎮的救災物資都在指揮中心,保證消防車用水非常重要。”綿竹市抗震搶險救災指揮中心(漢旺)工作人員劉長江說,從5月12日開始,漢旺鎮的供水管道就全被震斷了,災民只能靠灑水車等運來水用。20日24時,臨時供水管道接通,21日一早綿竹市抗震搶險救災指揮中心(漢旺)就用上了潔凈的自來水。”
周密部署減少水量流失
5月21日上午,鄭州水司赴川供水搶險突擊隊與綿竹市供排水總公司領導召開溝通交流會。會議對搶修綿竹城市供水管網做出周密部署:針對受災群眾啟用消火栓用水的情況,盡快在消火栓上安裝臨時的用水水管和水龍頭,一方面可以保證受災群眾用水又不會造成水量的白白漏失,也防止泄壓;根據由于城區房屋內無人居住的狀況,暫時切斷或者關閉已經不用水的用戶,減少水量流失;在中心廣場、文化廣場等居民聚居點和景觀大道等居民和駐軍的聚居點安裝臨時的用水水管,保證居民和廣大救援人員的日常用水;針對綿竹市政府準備開啟17家飯館以供居民和駐軍就餐,緊急安裝臨時用水水管,保證飲用水安全;對水壓異常、水壓低和第一、第二水廠出廠水的主管道進行重點排查,安排夜間進行測漏,逐步恢復城市供水。
5月21日下午,鄭州供水赴川搶險隊員幫助綿竹市主要街道上30個消火栓安上了水龍頭,當地受災群眾終于可以暢快地用水了,剛接了一大桶水的綿竹市民黃先生朝鄭州供水搶險隊員翹起了大拇指。
管道醫生夜間測漏
由于資金有限綿竹市供排水公司目前還沒有購置專業測漏儀器,測漏主要憑個人經驗和土辦法,只能大概確定管道漏點大概位置,但無法準確定位。這次有了擁有先進儀器和一流水平的鄭州供水搶險隊測漏專家的“把脈問診”,切切實實為綿竹市受災群眾和救援人員的吃水問題解了燃眉之急。
5月20日到達綿竹市的當天晚上,搶修隊的測漏隊員就開始了夜間測漏。當晚,三名測漏隊員王泉、孫文琳和許巖冒雨工作至凌晨1:00。在2個多小時的檢漏,共檢測漏點3處。5月20日三名測漏隊員連續工作至凌晨2:40,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駐地休息。據了解,當晚發現的漏點中,有一處通過漏水計量估算法計算,每月會有6000噸以上的自來水白白流失。
5月21日上午剛一起床正在吃飯,檢測隊員又接到測漏通知,放下手中的碗筷,在綿竹市供排水總公司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他們又迅速來到回瀾大道和三星街投入戰斗。
晚上測定管網漏點,白天搶險隊員進行維修,極大地提高了搶修效率。
震感明顯隊員堅持搶險
5月21日晚22:10分,正在駐地的鄭州供水搶修隊員李懷明明顯感覺到地震:大地“呼呼”震了兩下,就像急剎車的感覺。他身邊的同事說,“像是被人狠狠地推了兩下。”
從鄭州到綿竹,鄭州供水搶修隊就不斷被余震這個詞“包圍”著。19日晚上11:10,搶險隊員在陜西漢中勉縣服務區就有官方消息:“19-20日,汶川有6-7級地震,陜西漢中和寶雞有強烈震感”。經過商議,領隊臨時取消住在下一個服務區的計劃,將大巴車開到空曠地區,隊員在車上過夜。到綿竹后,按照當地的官方消息,每天晚上都有級別不等的余震。在綿竹3天的時間,鄭州供水搶修隊員每天吃的是自己帶來的飯菜,長途步行前往搶險地點,雖然余震不斷但他們依然努力的搶修、測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