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饋意見中,督察組指出,一些地方對寧夏生態環境的脆弱性缺乏足夠認識,忽視資源承載能力。2020年自治區排查出26個“挖湖造景”突出問題項目,但地方推進整改不堅決。銀川絲路經濟園水系連通工程至督察時才下決心實施回填。中寧縣親河湖雁鳴湖水系連通工程、青銀高速公路及銀川河東機場周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中衛工業園區照壁山水庫等未按期整改到位。自查清單外,仍存在違規建設人造景觀問題,賀蘭縣寧夏綠悅樂享置業公司非法占用耕地18.93畝,開挖水面建設運動景觀公園。
一些部門生態環保責任落實不到位。節能審查把關不嚴,寧東基地“十三五”以來有76個“兩高”項目節能審查未通過就開工建設;2018年至2020年,石嘴山市有40家企業未通過節能審查就陸續投產。水資源管理考核流于形式,固原市2019年、2020年分別超取水指標30%和93%,考核卻為優秀。濕地增補審核不嚴,17萬畝新增補濕地中存在虛假增補,沙湖垃圾填埋場甚至被作為“一般濕地”予以增補。
督察還指出,寧夏違規取水現象普遍。2020年石嘴山市從黃河取水11.16億立方米,超取水指標19.2%。寧東基地129家取水企業中,112家未獲得取水許可,2021年取水1782萬立方米。一些地方水權交易有名無實。平羅縣承諾新建企業實行水權轉換,但2017年以來開工的59家企業無一取得水權指標。2018年寧夏寶豐能源集團與吳忠市利通區簽訂年取用1484.8萬立方米黃河水的水權轉換協議,至督察時項目已建成并取水,但承諾的1.8萬畝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始終未建成。
中水回用工作推進不力。再生水利用考核降低標準,2017年自治區提出到2020年全區再生水回用率達到35%,但實際考核時卻將各地市目標下調為20%。石嘴山市第二污水處理廠未落實中水全部回用于工業生產的要求,2021年工業用水回用率不足2%,1284萬立方米尾水未經利用直排黃河。自治區要求寧東基地2020年礦井水回用率達到85%以上,但實際僅為26%,2021年也只有37%。
農業用水粗放。2020年寧夏農業取水量占取水總量的83.5%,農業耗水量占全區總耗水量的78.4%,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僅為0.551。一些地方沿襲傳統種植結構,用水方式粗放。平羅縣陶樂揚水灌區2019年、2020年農業取水量分別超指標1270萬立方米、608萬立方米。銀川市沿黃四縣(市)及原濱河新區管委會轄區內,黃河河灘行洪區存在種植畜牧行為,要求2019年底完成整治,但至督察時尚未完成。
另外,寧夏新安科技地下水超標掛牌督辦問題長期未解決,但平羅工業園區管委會仍于2020年違規批復該公司2個新建項目。
督察要求,寧夏要守好西北地區生態安全屏障。切實擔負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重大責任,嚴控“兩高”項目盲目上馬,科學規劃工業園區建設;落實“四水四定”要求,遏制從黃河違規取水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