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5日訊 近日,記者來到市區中央街的二次供水改造施工現場,挖掘機在進行管溝開挖,市自來水有限責任公司十幾名工人正在有條不紊地干著手頭的工作,測量標高、做外網井室、鋪設供水管線……在施工的嘈雜聲中,每個人都在專注自己的工作。
為解決供水“最后一公里”難題,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數,市自來水有限責任公司自2018年開始對市區內老舊、問題小區的二次供水設施情況進行全面排查,充分掌握了各小區供水問題,為市區二次供水配套設施改造項目做足了準備。去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投入債券資金7200萬元,責成市城管執法局組織實施市區二次供水配套設施改造項目。該項目改造二次供水泵站16座,改造二級供水管網11.6公里,改造200棟樓房的地溝供水管線。項目全部改造完成后預計受益居民樓房805棟,受益用戶3.8萬戶,切實讓居民享受到政府這一惠民工程所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改造內容涉及市政供水干線、小區二次供水管網、二次供水泵房、地溝供水管線及少量居民戶表等。在改造過程中存在老舊樓房管線錯綜復雜、施工空間小、協調難度大等諸多現實難題。”市自來水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道:“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的難題,我們將施工與溝通工作兩手抓。一方面建立了推進改造工作的項目管理制度體系,與施工單位保持常溝通,了解二次供水設施改造施工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幫助解決;另一方面,聯合社區、街道辦、小區物業等單位,深入居民區,聽取居民意見,積極做好居民維穩和配合工作,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環境,對癥制定最合適居民的二次供水改造方案,從根本上解決百姓用水難問題。”
為了保質保量完成二次供水設施項目建設,項目施工負責人每天都在項目施工現場,對項目的每一個細節高標準、嚴要求。他告訴記者,為加強文明、安全施工,施工現場設置內容齊全的施工標牌,起止點設置危險警示標志,夜間懸掛警示燈,施工工地全部采用支護圍擋。施工時,安全員現場全程看護,非施工人員未經允許不得進入施工現場。施工過程中采取“邊建邊供”的方式,停水前會在小區單元門口張貼停水通知或通過小區微信群等方式通知小區居民,盡量減少施工期間對居民的用水影響。“二次供水設施改造,使用了更環保的管材,安裝了更先進的設備,管道安裝后,預先對管道進行全程清洗,并進行消毒處理,測試管道壓力。改造后的水質更有保障,水壓更穩定,居民今后不用再為用水犯愁。在施工的過程中我們努力做到便民利民不擾民,將這項惠民利民工程落到實處,讓政府放心、群眾滿意。”項目施工負責人說道。
“水更清澈、干凈了,水壓更穩定了,終于不用再為用水犯愁了!”家住市區閩珠小區的唐靖宇高興地講述著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完成后,給他的生活帶來的改變。“我們小區樓齡比較老,供水系統早就出現問題,小區居民用水苦不堪言。尤其高樓層的居民,擰開水龍頭,只淌著絹絹細流,而且還經常停水,對我們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響。現在經過改造后,無論住多高樓層,無論何時用水,水龍頭擰開就能流出水。感謝政府的關懷以及施工人員的認真負責,讓我們這么快便用上了新的供水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