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梅平
珠海市老舊小區供水改造背景
珠海水務環境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珠海市市屬國有獨資公益性企業,前身是珠海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是2009年在原來珠海市供水總公司的基礎上設立。多年來,珠海水控集團一直保持了穩步的發展態勢,歷經城鄉供水一體化(2005年)、供排水一體化(2008年)、水務環境一體化(2009年)等歷史跨越,發展成為以珠澳供水、排水、環境治理、工程施工為核心主業,立足珠海、服務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全國的水務環境控股集團。截至2019年底,集團總資產達82.84億元,凈資產37.84億元。
在供水領域,珠海水控集團成立了珠海市供水有限公司,對珠海全市范圍包括香洲、斗門、金灣、海島等區域的供水實現從源頭到用戶的統一管理、統一調度和統一經營,并負責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原水供應。截至2019年底,包括珠澳總供水量達到160萬m³/d,擁有自來水廠共12座,自來水供水能力為128萬m³/d,珠海本地最大日供自來水量已突破130m³/d,采用先進的工藝流程,引進了先進設備,水質優于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韓梅平介紹,2003年國務院出臺的《物業管理條例》規定:“供水、供電、供氣、供熱、通訊、有線電視等單位,應當依法承擔物業管理區域內相關管線和設施設備維修、養護的責任”。2005年,珠海水控集團針對這一情況計劃申請實行水價調整。但眾所周知,水價關乎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水價調整是供水行業一直以來難以解決的癥結。面對這一難題,珠海水控集團迎難而上,不斷調整修改方案,提升供水服務的品質,積極配合并滿足珠海市政府的要求,承諾進行全面抄表到戶、接收二次供水、水箱清洗等一系列服務,終于爭取到了水價調整的機會,為之后水價調整的順利實行打開了良好的開端。
2006年,珠海市出臺了《珠海市供水用水條例》,對抄表到戶及改造費用列入供水成本,明確了供水企業從源頭到用戶的管理范圍。
供水改造中存在的問題
在2006年明確了供水企業的管理范圍,接收小區供水之后,珠海水控集團發現了一系列待改善的問題:
水質問題。在2006年,珠海水控集團接收小區供水前,小區供水水質合格率為68.5%,遠低于國家標準,很多方面沒有達標。
水壓不足。管網建設年代較久,許多地方管網腐蝕老化嚴重,水壓不足,導致部分用戶自行加裝加壓水泵。
漏損率高。從2010年到2019年小區漏損占總漏損的比例來看,前幾年小區漏損率相對較高,隨著珠海水控集團對老舊小區供水系統進行改造,小區的漏損占整體漏損的比例不斷下降,從2010年的42.8%下降至2019年的18.9%,漏損率得到了較好的控制。
管材質量差,爆漏頻發。老舊小區一般建設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時使用的管材主要為鍍鋅鋼管、灰口鑄鐵管和PVC等管材,質量較差,施工水平也參差不齊,留下了許多供水隱患導致用戶投訴時常發生。
二次供水設施老舊。大部分二次供水設施安裝時間早,設施陳舊,自動化程度低,故障率高,供水穩定性下降,影響用戶正常用水。
五大舉措助力改造落地
為解決上述問題,珠海水控集團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來推動老舊小區供水改造工作,提升供水質量。
1,制定原則。制定原則是一切的開始。珠海水控集團制定了全面接收住宅小區供水設施、抄表到戶與逐步改造三大原則。
2,分類評估。確立原則之后,珠海水控集團著手調查早期用戶的情況,對需要改造的小區,進行分類評估,根據輕重緩急列入改造計劃。改造分為“三步走”:
第一階段:解決水質問題。對因管材導致供水水質不達標、易爆管的小區進行改造,同時對市政管網流速慢、盲端、瓶頸等管段進行改造。解決老舊小區用水的難點痛點問題,提升居民用水保障率;
第二階段:改造漏損率較大的小區及易爆市政管網,從而使管網漏損率達到國家要求,進一步提升供水管網系統的保障率;
第三階段:向優質供水目標邁進。對剩余老舊小區供水設施及市政配水管網進行更新改造,從而全面提升綜合水質。
韓梅平介紹,第一、第二階段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珠海水控集團正全力以赴進行第三階段改造工作。
3,優化配置、統籌安排。首先,在改造之前珠海水控集團還對鄰近小區進行整合規劃,優化加壓系統及管網配置。在整合優化系統方面,韓梅平分析,對于房地產開發商而言,是按照小區為單位進行物理劃分的。但對于供水企業而言,在接收了全市供水工作后,并不受小區物理劃分的限制。供水企業可以對其進行整合,利用小區的自身特點加以整合,便于運營管理與自動化控制。韓梅平舉例,若一個小區地面泵房的空間較大,可以增加泵、水箱等設備,那就可以將臨近小區的系統遷移,統一整合系統,提升管理水平,降低電耗等。在管網方面,在過去,每個小區都擁有一套獨立的管網設施,珠海水控集團設想,如果將鄰近小區的供水系統連接在一起,形成環網供水,則可提高保障率。
其次,珠海水控集團在供水改造過程中利用珠海市的老舊小區整體改造時機,一同推進供水改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減少了與市政部門的相互干擾。如果供水企業單獨進行供水改造,則會破壞小區綠化、路面、交通等基礎設施,涉及到其他管線等問題,還需要與諸多市政部門進行協商,甚至可能與小區業主產生沖突,發生小區業主拒絕改造等事件,溝通成本與資金成本投入將大大增加。若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則可以降低約1/3成本,減少與小區、市政部門的相互干擾。依據此經驗,珠海水控集團一直以來都努力與當地政府、區和街道做好溝通與聯系,在供水施工改造方面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成果。
4,制定標準。多年來,珠海水控集團制定了珠海市供水工程設計施工及管材選用規定、供水設備選型指南、二次供水設備施工及驗收技術標準、珠海市二次加壓供水自動化控制系統技術標準、鋼制管道防腐技術標準、珠海市住宅小區公用供水管網工程建設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標準。
5,資金籌措。供水行業發展多年,資金籌措是大家最為關心的痛點。珠海水控集團積極承擔責任,以供水企業為主、政府為輔籌措改造資金,逐年加大投入。同時推動各級政府將老舊小區供水改造列入民生工程,減輕供水企業負擔,將供水改造費用列入老舊小區改造配套資金計劃。
改造成果
作為珠海市唯一一家供水企業,經過持之以恒的努力,珠海水控集團在改造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05年,珠海啟動抄表到戶(含農村)接收住宅二供設施管理,2005年用戶數55萬戶;截止2020年7月底珠海總用戶80.5萬戶 住宅小區71.5萬戶,住宅小區1479個,二供小區608個,二次加壓泵房616座,水池1260個,水池容積92000m³。實現從源頭到用戶的全過程管理:同城、同網、同價、同質、同服務。
韓梅平介紹,在珠海水控集團接收二次供水前,二次供水水質合格率為68.5%,接收后,水質合格率為100%。改造后,小區漏損占總漏損比例從42.82%下降到18.9%,水壓也得到明顯的改善,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得到用戶、政府的肯定,用戶體驗和滿意度得到較大提升。
改造前(左)后(右)對比
問題與思考
在分享了一些經驗與做法之后,韓梅平也分享了小區供水改造中的一些思考:
第一,在政策法規方面,按照《物權法》規定,小區公用設施的產權歸小區業主共有,但按照《物業管理條例》規定,小區公用設施則由專業部門管理。面對這個矛盾,供水企業應當如何管理供水設施?產生的費用該如何處置?韓梅平建議可結合實際,修改和完善現有法律法規,做到“權責統一”?或者參考并借鑒供電行業的做法,小區住戶將物業產權無償移交給供電部門,由他們來進行抄表到戶等一系列服務和管理,從而解決了法律方面的問題。
第二,在操作性方面,在四部委關于加強和改進城鎮居民二次供水設施建設和管理的通知,只是鼓勵小區二次供水由供水企業統建統管,能否進一步明確規定住宅小區供水必須由供水企業統一建設管理,解決目前建管分離的問題?避免產生新的歷史遺留問題。
小區供水改造是一個系統性問題,涉及到資金來源、老舊小區改造統籌等復雜問題,韓梅平希望可以制定可操作的統一政策,明確責任主體,將改造成本列入供水定價成本,合理調整水價,形成可持續的資金來源。
韓梅平最后表示,供水企業需要承擔起屬于自己的社會責任,用好政策,因城施策,攜手加快老舊小區供水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