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是農業的命脈。郴州市農業用水總量占比達60%以上,是節水的最大潛力所在。近年來,郴州市積極推廣高效節水灌溉,在宜章縣、桂陽縣、永興縣、臨武縣、北湖區等地完成了近10萬畝的節水改造建設,推動了各地農業生產基地的建設,為保障郴州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
受北面的騎田嶺和五蓋山、南面的莽山影響,相對全市平均情況,宜章氣溫偏高,降雨偏少,特別是夏秋季有規律性的干旱。近年來,宜章堅持把發展高效節水農業作為建設節水型社會和緩解水資源矛盾、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戰略舉措,著力推廣高效節水技術,提高灌溉效益,初步形成了從輸水到灌水、從工程到管理、從微觀到宏觀的立體化、多樣化、系統化農業節水格局。
目前,全縣發展節水灌溉面積13.1萬畝,其中管道、噴滴灌面積4.1萬畝,初步建成了天塘茶葉基地、玉溪臍橙基地、香港展翔公司沙坪基地、華山紅林、玉溪水浸窩楊梅基地、五嶺沿江葡萄基地等農業示范園高效節水項目。根據果樹小管出流灌和滴灌灌水試驗結果,灌水定額為15-20立方米/畝,比普通地面灌溉節水70%左右。
凡是有節水工程的地方,抗旱能力明顯增強,在郴州連續干旱的非常時期,這些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為農業增產和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據了解,在宜章和宜紅茶基地,高效節水項目對“英德九號”茶葉實現成活率高、產量高、品質高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深挖農業節水潛力,郴州市不僅僅在灌溉方法上做改造、下工夫,還積極推動灌區信息化建設,實現高效調度管理和資源配置。
青山垅水庫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發電、供水、航運、漁業等綜合功能的大Ⅱ型水庫,承擔著永興縣耒水以東、資興市東江干流以北、安仁縣宜陽河以南的廣大丘陵地區的灌溉任務,同時也是永興縣飲用水水源保護地,年均向永興縣城鄉居民生產生活供水1500萬方左右。
2003年以來,青山垅灌區水電管理局累計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組建了信息監測中心,在灌區安裝了15處雨量監測點、53處量測水設施監測點、26處水位監測點、34處放水閘門監測點,實現了灌區水資源情況的實時監測。
監測中心的投入使用為灌區供(用)水精細化管理和防汛抗旱科學調度提供了更直觀、更便捷的信息支撐,灌區的水資源利用也更加合理有效。據測算,灌區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0.4670逐年提高到2018年的0.5499,在全省23個大型灌區中排名第一。
灌區水資源的高效利用不僅可以促進水資源的優化配置,還能提高灌區的綜合效益。供水條件的改善,可以充分挖掘灌區新增耕地指標潛力。2019年,郴州市印發了《郴州市“盤活灌區水土資源,助推耕地占補平衡”四年行動方案》,先后啟動了永興縣黃口堰、宜章縣黃沙溪、桂陽縣蓮塘灌區節水改造項目建設,助推耕地占補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