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供水新聞
 
供水新聞

大涼山里農村飲水安全的“一步跨千年”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6-29  來源:水利部農村水利水電司  瀏覽次數:441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位于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核心區。涼山群眾的飲水安全,始終是黨中央、國務院最牽掛的事。受地形復雜、交通閉塞、民族用水習慣不同等的影響,想順利完成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任務,難上加難。然而,確保彝族群眾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任務,絲毫不能改變。近日,水利部派出暗訪組,深入涼山腹地7個彝族聚居縣,對尚未解決飲水問題的貧困人口,逐村逐戶排查,詳細了解彝族同胞的吃水問題是否得到解決,確保今年6月底前全面打贏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戰。
 
筆者所到的地方,是距離西昌市約170公里的涼山州美姑縣。
 
“全程26公里,大約需要1小時40分鐘。”這是一段來自導航的語音播報。26公里的路,需要超過1個半小時的行程!如果不是親身經歷,無法想象還有如此“低速”的公路,只有走進涼山,才能切身體會到“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涼山,地如其名:小山連大山,前山靠后山,近山接遠山,明山套暗山。從西昌市到美姑縣,約5個小時的路程不是上山就是下山。而美姑縣境內的道路,也遠非地名般美好:溝壑縱橫、地勢險峻。進鄉入村的道路大多沿山峰而上,緊貼山體開鑿,道路幾乎與車體同寬,往下看是萬丈深淵,往上看是懸崖峭壁,路面泥石混雜、坑洼不平,坐在車里像在山腰上“跳舞”。
 
彝族老人和孩子圍坐在“三鍋樁”前 蔡媛媛 攝
 
一個村分布在好幾個山頭,經常是“看到屋,走到哭”。出門爬坡、人背馬馱是山區彝族群眾出行的常態。暗訪組每天行程12個小時以上,卻最多只能看兩個村。路途最艱難的一天,翻越了4個山頭,只走訪到兩個貧困戶。2019年年底,據美姑縣農村飲水安全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臺賬,有527人尚未解決飲水安全問題,為兌現“讓每一位農民兄弟都能喝上放心水”的莊嚴承諾,水利部農水水電司暗訪組此行的任務是進村入戶,全部查看分布在12個鄉22個村122戶人口的吃水情況。行程的第一天,暗訪組就在佐戈依達鄉布里莫村的兩戶人家遭遇了溝通“壁壘”。語言不通,如何能準確真實地了解村民家的實際情況?溝通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暗訪組找到了合適的“中介”:村支書或駐村第一書記。于是,接下來的行程中,村干部擔任了我們的交通向導和語言翻譯,我們按照在冊群眾名單,開始了逐一排查。牛牛壩鄉,是美姑縣第一大鄉,算得上涼山州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牛牛壩鄉碾碾村、哈洛鄉哈洛村、哈洛鄉瓦普村、爾合鄉達洛乃烏村等4個村,共16戶59個村民都搬遷到了這里。一排排整齊的單元樓房,儼然一副城鎮的模樣:自來水裝到了廚房,衛生間安裝了抽水馬桶,IC卡水表接到了每家每戶,問到水好不好喝,彝族漢子吉克曲伍羞澀地點頭微笑,嘴里不停地說:瓦吉瓦(彝語“好得很”)!
 
尼哈鄉安曲村彝族小學生的洗腳課 蔡媛媛 攝
 
來到布里莫村的日爾革家,低矮的土坯房,約5米長、2米寬的院子,養著豬、雞和鴨。問到家中怎么吃水,的日爾革的外甥說,家里有兩個水龍頭,一個是2016年與幾戶鄰居一起接管子安裝的,一個是2019年年底村上統一安裝的,但新裝的水龍頭沒水,舊龍頭的水量也很小。
 
為找到的日爾革家吃不上水的原因,在村支書和二組組長帶領下,督戰組成員用樹枝作拐杖,幾乎一路爬行,來到海拔2500米以上、垂直高度500米的水源地。原來,新建的飲水工程水源點水量小,尤其遇到每年3、4月的旱季,水量不能滿足村民的吃水需求,所以村民們只能用原來自己安裝的舊龍頭作為主要水源或者另到山上尋水。
 
“水源不穩定!供水得不到保障!挑水往返時間超過40分鐘!”暗訪組只能在的日爾革家的飲水安全評價表上畫了“×”號!
 
在哈洛村村民吉則楊色的新家 趙國棟 攝
 
趕了個清晨,暗訪組來到瓦西鄉達拉阿莫村,雖已入夏,但高寒山區的早晨在蒙蒙細雨中仍有幾分寒意,罩在云霧中的達拉阿莫村,美得猶如仙境。一些彝族老人正圍著“三鍋樁”喝著啤酒烤火,幾個彝族小孩正擰開水龍頭玩耍著。督戰組卻意外發現,在這個水龍頭旁邊不遠處,還有一處龍頭,擰開水龍頭,卻沒有水。第一書記鄧明鵬告訴我們:二組村民都是非貧困戶,去年7月政府新建了飲水工程,但一直停水至今,所以村民只能使用原有的自建飲水工程。暗訪組去查看蓄水池,發現早已干涸。驅車來到山腳下,步行40分鐘上山,找到了水源點,發現清澈的山泉水正汩汩流淌。
 
為什么守著好水,卻用不上水?暗訪組現場分析并給出建議:未深入論證就新建供水工程,不如把功夫花在保障穩定水源工程和輸水管網建設上。用新水源、原管道同樣能解決吃水問題!
 
暗訪組成員找水源 趙國棟 攝
 
繞了好幾個山頭,在車里顛簸兩個多小時,才找到去往洛莫依達鄉維史村的路。暗訪組一行想在路邊吃完午餐后進村查看情況,卻被一個好心的彝族大姐看見,雖然聽不懂她的彝語,但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她邀請我們去家里做客的熱情。前往村里的路上,幸而又碰到了扶貧掛職的副鄉長謝磊帶路,他告訴我們,維史村登記在冊的共有3個貧困戶3口人,被安置在了兩個扶貧搬遷點,為了探清吃水狀況,暗訪組相繼前往。
 
先來到維史村本村的集中安置點,這里還有一些安置房收尾工程正在施工。走進一家農戶,擰開廚房的水龍頭,好半天才有幾滴水滴答流出,再進入幾戶人家,同樣發現類似的狀況。經過了解,原來施工隊正在抓緊完成收尾工程,新引入管網的自來水水量很大,但目前只能先保障安置點施工方的工程用水,停工后才能引入家中供農戶使用。暗訪組記錄下安置點的情況,一再囑咐村干部:一定要在6月底前完成水源切換,全面解決當地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
 
另外兩戶搬到拉木阿覺鄉社區的集中安置點。這里有一棟棟拔地而起的小洋樓,一片片郁郁蔥蔥的綠化庭院,一群穿著彝族服裝的少女更給小區增加了一抹亮麗的顏色。走進締木石扎家,10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明亮干凈的客廳,電視、冰箱、太陽能等應有盡有。
 
“以前住的地方哪兒有廁所,現在家里就有廁所了!廚房做飯也在家里面了,用水都在家里面了,再也不用去很遠的地方挑水了,這里非常舒適,做什么都方便!”貧困戶吉古體坡見到我們激動地說。
 
牛牛壩鄉易地扶貧安置點入戶水表 蔡媛媛 攝
 
10天的時間,暗訪組完成了第一輪的查看。成員們每天早出晚歸,清晨從縣城出發,一整天時間走村入戶,有條件的村鎮可以在中午時找個小飯店吃碗面,多數時候午餐就是蹲在路邊吃個便當,晚上回縣城繼續挑燈夜戰,歸類整理白天的暗訪情況并形成當天的報告,再制定好第二天的出行路線。經常是整理完才發現已是凌晨一兩點。
 
暗訪組走一路、看一路,問一路、聽一路,也思考一路、討論一路,對美姑縣的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情況有了直觀了解:盡管這里的貧困程度還很深,但從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實施和解決情況看,脫貧攻堅已經取得明顯成效,改變正在悄然發生:從泥土房到洋樓房,彝族兄弟徹底告別了背水挑水的時代,實現了“一步跨千年”。
 
美姑縣統一發放的農村飲水安全明白卡 趙國棟 攝
 
涼山州的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已到了決戰決勝時刻,為進一步解決涼山州的實際問題,水利部決定采取超常規舉措解決難中之難、堅中之堅。最后的關頭,按照水利部部長鄂竟平提出的“兩個確保”要求,水利部又提供了幾發“強力炮彈”:繼續派出10余人的督戰組坐鎮涼山,與省、州、縣的同志聯合會戰;從6月開始,水利部每周召開一次調度會,副部長田學斌部署調度,分析研判問題,商討解決對策,全力攻堅決戰,確保涼山州在6月底前完成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收尾工程建設,全面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確保工程正常運行和長期發揮作用,建立長效機制。
 
涼山州的脫貧攻堅工作全國矚目甚至全球矚目。當地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戰已經進入最后攻堅倒計時,目前各方齊心協力,決戰決勝,即將迎接的一定是一場質的飛躍和嬗變!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