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脫貧攻堅進入收官階段,與之密切關聯的農村飲水工程,經過連續多年高強度投資建設,成效顯著,基本實現了村村有工程、戶戶有水吃的目標。然而,在運行管理方面,農村飲水工程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其中一個突出表現就是,水費收取率低,進而導致工程維修養護不到位。這不僅給供水安全帶來隱患,也不利于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
調查顯示,計量收費機制不健全、計量設施不配套、村民收入低、村委會嫌麻煩、大多數村不交費相互影響等種種因素導致了農村供水計量難、收費難。大力推進“用水計量、吃水收費”,增強農村群眾“水是資源、水是商品、用水交費”的意識,是確保農村飲水工程長效安全運行的重要手段,是深入貫徹“節水優先”的必然要求,勢在必行。
推動用水計量、吃水收費,首先需要因地制宜,做好計量設施安裝配套和計量收費機制建設。這需要把計量設施作為供水工程重要建設內容同步實施,對運行正常但未實現計量設施安裝入戶的供水工程分批次開展安裝。在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方式上,可以針對各地區不同情況,多方面借鑒經驗,積極探索“PPP”等社會資本介入模式,引入建設運行管理的企業負責制等,破解制約工程收費的難題。
其次,推動用水計量、吃水收費,還應廣泛宣傳計量用水、計量收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細致耐心地做好群眾工作。還可探索建立農村節約用水的補償機制,增強群眾主動參與的意愿,使群眾從思想上認識到用水計量的好處,從而有效調動大家節水的積極性。
推動用水計量、吃水收費,不僅能夠大大節約水資源,同時,還能將交納的水費用于工程運行維護,長久保證供水安全,如此良性循環,廣大農民群眾的美好生活才會更有保障。
來源:中國水利報 6月17日一版
作者: 馬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