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彎彎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全球華人傳唱的歌曲《東方之珠》,開頭兩句歌詞里的小河指的就是深圳河。深圳河發源于深圳市梧桐山牛尾嶺,流過繁華的深圳市區。然而,由于污水收集處理設施不完善,流域內的部分污水直排入河,深圳河一度成了“排污溝”。
2015年底,深圳全面啟動治水提質攻堅戰,將深圳河灣流域作為治理“示范區”。去年12月以來,深圳河水質已連續達到地表水Ⅴ類標準,為30多年來最好水平。
深圳河水質達地表水Ⅴ類標準
“五一”假期,落日紅霞、萬鳥齊飛的深圳灣畔再次成了“網紅打卡地”。
“這兩年冬天,一大早就能看到黑臉琵鷺在深圳河邊的灘涂上嬉鬧。”市民賴先生住在深圳河畔光華園小區超過30年。普查結果顯示,深圳灣地區黑臉琵鷺已增至383只。
深圳灣水環境的改善,離不開流入其中的深圳河水質的改善。由于流經地區人口、建筑較密集,深圳河早前沒有得到系統治理,污染問題嚴重。而今,站在深圳河支流新洲河、福田河旁,河水清澈,景色宜人,河岸成了市民鍛煉的好去處。自去年12月以來,深圳河水質已連續達到地表水V類標準,這也是有測算數據記載以來的歷史最好水平。
全流域管控治理模式成效凸顯
自2015年深圳市啟動治水提質攻堅戰以來,深圳河灣片區的水污染治理迅猛推進。
深圳市借助市區治水提質指揮部,通過河道綜合整治、正本清源及雨污分流建設,對黑臭水體、入河排污口、內澇點治理進行掛牌督辦和社會公示。深圳市治水提質指揮部成立的下沉督辦協調組,建立起“廠站網”一體化全要素治水新模式,改變“多頭管理”格局,形成治理合力。2018年,深圳河全流域實施治水骨干工程,曾污染嚴重的深圳河灣取得突破性改善。
今年水質達標率還將大幅提升
2019年是深圳水污染治理“決戰年”。今年年底前,深圳要全面消除黑臭水體,全力打贏水污染治理攻堅戰。
目前,深圳河灣流域部分暗渠支流水質還未達標,龍崗、布吉河上游等部分片區尚未完成雨污分流管網鋪設,皇崗河等暗涵也暫采取總口截污模式,降雨期間對深圳河干流水質影響較大。針對此問題,今年將重點推進深圳河灣流域“凈口行動”,以入河排水口為起點,追蹤溯源,對市政及建筑小區內排水管網進行全面排查,改造混接點,取消點截污,消除總口截污,實現雨水管渠系統污水零直排。
加快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消除盲區,推進沙灣布吉河流域64公里和原特區內130公里市政管網改造完善正本清源全覆蓋,完成727個小區、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完成140公里管網修復工作,對錯接漏接管網按照“搶修模式”邊查邊治,立查立改。
“預計今年深圳河水質達標率還將大幅提升。”深圳市治理深圳河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