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自動伸縮噴灌系統

井房中安裝的過濾器

草莓大棚采用節水滴灌系統
拖拉機、潛水泵、水龍帶、鐵锨、干糧,這些傳統的澆地方式將隨著中牟縣黃店鎮群眾的記憶而一去不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智能澆灌模式。
鄭州市農田水利現代化黃店示范項目于今年四月份正式開工,總投資七千七百多萬元,目前已經完工。10月13日,在黃店鎮杓王村的項目工地上,中牟縣水務局的施工人員正在對設備進行調試以盡快試運行。
項目施工負責人王思平介紹,農田水利現代化灌溉系統包括全自動伸縮噴灌、半自動伸縮噴灌、固定式伸縮噴灌、大田滴灌、果樹涌灌、低壓管灌六種方式,具有省時、省力、節水、保墑的好處,工程完工交付村里使用后,將安排專人進行后期管理。
正在農田里種蒜的群眾王全成樂呵呵的告訴記者,這種新型澆灌法比過去傳統的潛水泵、電馬達、地埋管都要強上一百倍。“過去澆一塊地得一天,飯吃不好、覺睡不好,為了占水井,還得排隊、守夜,很受罪。一季莊稼至少澆水四次,一次幾十塊錢,成本很大。最煩澆地啦,孩子們都不在家,俺老兩口年齡大了,澆一次水累的受不了。”
王全成對新安裝的現代化智能澆灌系統很滿意,“這種辦法可得勁,人坐家不用動地都澆完了,節省了成本、解放了勞力、提高了效率、非常省心,而且噴灌過的地滋潤、透徹、不板結,做夢也想不到會用上這高科技的設備。政府投資,老百姓受益得實惠,再不用開著拖拉機拉著水管四處奔波澆地了!太方便了,這么好的設備,即便是老百姓自己掏錢也愿意??!”
杓王村黨支部書記王套成說,這種噴灌澆地方式省工、省時還省錢,群眾都很歡迎,通水試驗的時候,群眾圍著說看這得勁不得勁。調試完投入使用后,村里主要配合水務局做好管理和使用,以及零配件的維護、更換,灌溉系統是信號遙控的,澆完一塊自動轉到另一塊,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
在半自動伸縮噴灌試驗中,按動太陽能控制箱中的按鈕,埋在地下的噴管自動升到地面,一條條水龍瞬間覆蓋直徑13米的范圍,噴頭自動旋轉著,不間斷的對土地進行灌溉。
黃店鎮統戰員田恒濤介紹,2015年年初通過觀摩后,鎮里萌生了引進水利示范項目的想法,它的好處是能改善農業生產條件,項目引進后能使全鎮域農田水利設施提檔升級。過去農民進行灌溉要自己投資購買離心泵、水龍帶等設備,占去農業投資相當大的一部分,而農田水利現代化示范項目完全是政府投資,老百姓不用花錢,實現了節能增效,現在21個行政村全部動工,覆蓋全鎮。
田恒濤對項目落地的歷程記憶猶新,2015年6月份對全鎮各村水利設施調查摸底,水井位置、變壓器負荷、電力到位情況以及排水溝、路橋涵排查清楚;9月份正式向水利部門申報,當年年底獲批。后經招投標、公示、動員、試點等程序后,于今年五月份全面開工。
據了解,黃店鎮還圍繞高效農業、現代化水利工程對道路交通進行改造,目前已對農業生產路、水利示范鄉鎮道路、村村通三類道路進行改造,總里程50多公里,總投資超兩千萬元,極大的改善了農業生產、群眾出行條件,為全域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根基。
而杓王村也依托本村優勢,相繼發展了黃梨、土豆、草莓等高效種植業,一改過去依靠傳統農業的思路,向高附加值產業要效益。就在前不久,一戶群眾家的梨樹上結的一顆黃梨重達4斤,被北京一位客商出資1000元買走,一下子成為村里的“神話”。
地里的大蒜已經發芽,大棚里的草莓也已吐出綠葉。正是秋種時節,村民們在田地里忙碌著,相信隨著現代化智能型水利灌溉系統的投用以及道路交通的進一步改善,黃店鎮群眾經濟騰飛的夢想變成現實已經不遠。 來源:大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