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明新區北部,大屏障山腳下,6座巨型大壩與巍巍青山的環抱之中,一座水面面積堪比杭州西湖的大水庫將顯露“碧波萬頃”的芳容,這就是被譽為深圳西北“第一水缸”的公明水庫。
俗稱公明水庫的公明供水調蓄工程是深圳市重大建設項目,是目前深圳最大的戰略性儲備水庫之一,也是深圳首個總庫容超億立方米的大型水庫,擔負著向寶安區、光明新區各水廠供水及供水調蓄任務。
一直以來,光明新區高度重視公明供水調蓄工程建設,將其作為新區重大民生工程推進。光明新區土地整備中心、公明、光明辦事處及公明供水調蓄工程管理處等7部門聯動,如期全面完成公明供水調蓄工程淹沒區4043畝土地整備任務,為實現水庫下閘蓄水提供了用地保障。目前,該工程整體形象進度已達93%,其剩余工程建設預計今年10月完工,并確保今年年底具備蓄水條件。
光明新區計劃將公明水庫按照國家級水利風景區進行打造,將公明水庫周邊建設成為集科技教育、生態旅游為一體的區域,打造特色休閑旅游勝地。未來,公明水庫將作為“深圳西部后花園”,成為市民體驗“詩意生活”的最佳場所。
穩步推進
今年年底將具備蓄水條件
據介紹,深圳是全國七大嚴重缺水城市之一,目前,深圳90%以上的日常飲用水源必須從境外的東江引入。據測算,深圳全市水資源儲備量僅能滿足15天左右的應急需要。因此,營造“大水缸”,未來引入西江水,構筑安全優質的城市供水保障體系,成為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廣大市民的共同愿望。
作為全市戰略性儲備水庫之一,公明供水調蓄工程位于茅洲河上游,橫跨光明新區公明、光明兩個辦事處及寶安區石巖街道轄區,由公明水庫擴建工程、境外水源連通工程(即鵝頸水庫至公明水庫連通工程)、供水輸配工程(即與石巖水庫聯網工程)組成。未來,公明水庫還有望引入西江水。如果最終實現,屆時深圳市將擁有東江、西江雙水源保障供水安全,將極大地鞏固城市長遠發展的“水源生命線”。
據悉,公明水庫集雨面積11.8平方公里,按百年一遇洪水標準設計,建成后庫容將達1.48億立方米,為全市新的“四大水缸”之一。工程建成后,可以提高全市原水儲備量、供水調蓄能力以及對枯水年的抗旱災能力,顯著提高全市供水安全保證率,對全市特別是寶安區、光明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07年1月19日,公明供水調蓄工程取得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局批復正式立項,其主體工程于2007年和2008年正式開工。
按照建設規劃,公明水庫設計正常蓄水位59.7米,正常庫容1.42億立方米,校核洪水位60.58米,總庫容為1.48億立方米,屬大型水庫。公明水庫設計的供輸配工程包括連通隧洞和供水隧洞,連通隧洞引水規模130萬立方米/噸,供水隧洞供水規模88萬立方米/噸。其主要建筑物包括大壩、溢洪道、放水隧洞和輸水隧洞等,級別為2級,其他次要建筑物為3級,臨時建筑物為4級。
據介紹,目前,公明供水調蓄工程整體形象進度已完成93%。整個工程建設預計今年10月完工,今年年底將具備蓄水條件。
多方聯動
為工程順利推進保駕護航
在公明供水調蓄工程施工現場可以看到,6座相連的巨型大壩雄偉壯觀,壩體總長4.34千米,最大壩高50.7米。其中,4號大壩壩高50.7米,壩長1121.1米,壩頂寬8米,總填筑方量500萬立方米,為壩體工程中最高、基礎處理量最多、土石方填筑量最大的壩,也是唯一的防滲心墻壩。
除6座大壩之外,還有溢洪道、放水隧洞和輸水隧洞等工程需要建設。此外,工程淹沒區占地達6平方公里。公明供水調蓄工程是當之無愧的“巨無霸”工程,其土地整備可謂體量巨大,任務繁重。
據了解,公明供水調蓄工程總占地面積13.15平方公里,其中,紅線內約8.3平方公里,紅線外約4.85平方公里。
自2015年9月以來,光明新區強力推進工程征地補償和清場工作,新區土地整備中心、公明、光明辦事處及公明供水調蓄工程管理處多措并舉,新區城建、社建、督查等部門聯動配合,4月底前如期全面完成公明供水調蓄工程淹沒區4043畝土地整備任務,包括對3020畝果樹、560畝魚塘、457畝菜地進行清場,對139棟8800平方米房屋進行拆除,對48座墳墓進行搬遷,為實現水庫下閘蓄水提供了用地保障。
為確保工程順利推進,光明土地整備中心與公明、光明辦事處堅持一周一次會議,共同研究存在問題及解決思路。公明、光明辦事處編制工作實施方案并召開動員大會、分工到人。
在“清場行動”中,光明新區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人文關懷。在每次的“清場行動”之前,為了爭取理解與支持,辦事處不但在進出庫區道路兩側貼公告、掛橫幅,宣傳公明水庫的重要意義,還提前對出入庫區人員進行告知、登記,對種養戶和社區業主進行逐家逐戶的宣傳、解釋,營造水庫淹沒區清場工作勢在必行的高壓態勢。為減少庫區內菜農和養魚戶的損失,辦事處均會給予種養殖戶一定的期限進行收割和打撈。特別是在對魚塘進行清理前,公明辦事處綜合執法隊還主動聯系周邊的收魚商家,對魚塘的魚苗進行集中收購,保姆式服務得到了養魚戶們的理解和支持。
與此同時,光明新區土地整備中心、城建局、社建局、督查室等部門多頭互動,提供技術指導與政策支持。公明、光明辦事處與社區聯合推進落實。公明供水調蓄工程管理處作為項目建設單位,及時精準反饋現場情況。
在公明供水調蓄工程順利完成清場和施工任務的背后,凝聚著光明新區干部的辛勤汗水和一線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由于公明供水調蓄工程所在地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加上通訊信號差,一線執法人員往往從天亮忙到天黑,連續數月奮戰在清場工作的前線,中午餓了就只能吃冷冰冰的盒飯,渴了只能喝庫區的泉水,困了就靠在剛砍伐的樹墩旁打個盹。面對部分種、養殖戶的恐嚇、謾罵甚至過激行為,執法人員沉著應對,做到依法、文明執法,順利解決行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未來可期
有望打造成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站在公明供水調蓄工程施工現場,放眼望去,周邊綠草萋萋、鷺鳥嬉戲,好一處迷人風光。
值得期待的是,不遠的將來,公明水庫蓄水全部完成之后,水面面積將達6平方公里,堪比杭州西湖。屆時,公明水庫將顯露出一派“上下天光,一碧萬頃”的絕美風光。
光明新區有如此秀美山水,怎可辜負?2015年9月,光明新區黨工委書記張恒春率隊調研公明供水調蓄工程時表示,要充分利用好公明水庫周邊豐富的自然資源,規劃好工程周邊的景觀設置,優化交通環境,將其打造成為具有光明特色的休閑旅游勝地,為市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休閑環境。
據介紹,未來結合公明水庫實際情況,公明水庫規劃建設巡防管理設施工程及水利風景區,將形成“一環、六園、一島” 的景觀結構,“一環”即環庫路系統,“六園”即生態展示園、荔枝紀念園、樓村景觀湖、郊野體驗園、濕地觀賞園、濕地體驗園,“一島”即生態觀光島,并與周邊光明森林公園、大屏障山森林公園統籌規劃,建設17公里水庫巡防路,與省綠道無縫對接,打造秀美山川、人水和諧的環境。
此外,占地5000畝的中山大學·深圳與公明水庫僅5公里之隔,水庫周邊1公里范圍內還布局了光明農場大觀園、滑草場、光明高爾夫球會等旅游景點。隨著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建設的深入推進,以及“光明小鎮”生態旅游區規劃建設加快,光明新區計劃將公明水庫按照國家級水利風景區進行打造,將公明水庫周邊建設成為集科技教育、生態旅游為一體的區域。 來源:深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