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桂林市的節水農業發展應該說是捷報頻傳。3月份,市農業局榮獲“自治區節水型單位”和“桂林市節水型單位”稱號,5月份,廣西首個節水教育基地也落戶桂林。5月初,市農業局發布消息稱,全市推廣節水技術面積達250萬畝。
一方面是工作成效的不斷展露,另一方面,全市節水農業推行土地面積占全市農田面積的比重還很小,這不難看出,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提倡并推行的農業節水工作進行得并不順暢。
這些年來,桂林節水農業發展狀況到底如何?記者進行了調查。
在農田灌溉實驗中心站的試驗水稻田里,有一個木桿標示著水稻不同時期應有的水位。
●桂林節水農業由來已久
四塘鎮是臨桂區的產糧大鄉,全鎮有水田近5.6萬畝。附近村落的農戶,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水稻。清明節過后,農戶們紛紛進行了水稻播種,到如今差不多都抽了芽,長得快的已經接近半米高。
上新塘村的村民蔣來金起了個大早,到自家田里看看已經抽芽的水稻苗。她家近30畝田種的都是水稻。“前幾天早播種的水稻出活胎后,就把水開了,晚一些種下去的還沒開。”蔣來金告訴記者,開水指的是將拋秧時水稻田里的水抽走,只留下薄薄的一層水,露出土地。“一般就留三四厘米的水層吧。”
這種做法其實與傳統“漫灌式”的水稻灌溉法大相徑庭。
“水稻水稻,灌水到老”一直是傳統灌溉的認識。在桂林,水稻用水量一直居高不下,占農業用水的60%。“在傳統的灌溉方法里,整地和灌水方法是以大水漫灌為主,水稻在生長期也一直泡在水里,需水量很大。”桂林市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長蔣毅敏說,“目前,針對水稻灌溉的節水,主要推廣的就是薄露灌溉,也可以表述為薄、淺、濕、曬灌溉。”
實際上,薄淺濕曬的灌溉技術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被研制出來,更在1982年獲得了國家科委、國家農委農業技術推廣獎,而研制出它的,正是桂林的農田灌溉實驗中心站。“薄淺濕曬具體說來就是薄水插秧、淺水返青,分蘗前期濕潤,分蘗后期曬田。這項操作有著科學的標準,在上世紀90年代就在全區推廣,經過這么多年的努力,很大程度上已經改變了農戶們對傳統漫灌式的依賴。”桂林市農田灌溉實驗中心站站長李新建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全市按照這種標準嚴格執行的灌區有近200萬畝。”
另一邊,對于高產值經濟作物的水肥一體化技術也正在推廣中。
“水肥一體化是將施肥與有壓水源灌溉結合在一起的一項農業新技術,借助壓力系統,根據土壤養分含量和作物需肥規律等,配兌成肥液與灌溉水一起,均勻、定時、定量的浸潤作物根系。現在主要適用于設施農業栽培、果園栽培和棉花等大田經濟作物栽培,以及經濟效益較好的其他作物。”蔣毅敏說,“2015年通過建立水肥一體化示范點,技術推廣了1.5萬畝,平均每畝節水28立方,累計節水40萬立方。現在全市累計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面積達9.65萬畝。”
此外,經濟植物籬技術、果園秸稈覆蓋技術、集雨補水抗旱技術等節水技術也在推廣中,對節水農業的發展起著推動作用,去年,全市推廣節水面積250萬畝。
●可省下兩個青獅潭
近年來,農業部門堅持推廣相關節水技術,究竟能為農業系統帶來哪些社會效益?
荔浦修仁鎮四育村果農莫碧滔前年包下了山上500畝田地種植沙糖桔,到現在已經一片郁郁蔥蔥。與別的果農不同,他一開始就為果園安裝了滴灌系統,管路遍布山上的每一棵沙糖桔果樹。“整體的修建包括抽水所需的變壓器,水泵、過濾器等,七七八八弄完差不多花了25萬元。”莫碧滔說。
盡管前期投入不菲,但在他看來,光是人工成本這一塊就能省下不少。“我這500畝果田,淋一次水和肥,最少就需要30到40個人才能完成,現在有了這套系統,2個人一天就能完成整片田地的澆水工作,效果也好。”莫碧滔說,“沙糖桔的生長是很需要水分的,在降雨量少的季節,這套設備還能一直保持土地的濕潤,產量和果子質量自然就得到提高。計算了沙糖桔的售價后,經濟效益的提高還是比較明顯的。”
據桂林市土肥站實驗結果顯示,采用水肥一體化的田地,普遍能節省肥料50%到70%,而水資源則能節省60%到70%。而運用薄露灌溉的水稻田,因為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增強了稻田微生物的活動,普遍也能增產30%。
除了經濟效益外,節水農業對水資源利用的影響更值得關注。
據桂林市水利局初步統計,在去年,桂林市總用水量在41.14億立方米,而農業用水就占到了31.49億立方米,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的76.5%。其中,農田灌溉用水28.55億立方米,林地和園地灌溉用水分別為0.77億立方米和0.81億立方米。
“在農業用水中,大部分的水資源并沒有被農作物有效地吸收。2015年桂林的灌溉水利用系數是0.471,這個數據在全國范圍內是偏低的。”桂林市水利局農田水利管理站站長韋峻表示,“可以說,一些澆灌、漫灌的灌溉方式,使得水資源被浪費在了蒸發、滲漏上,也導致水資源的極大浪費。”
水肥一體化與薄淺濕曬技術,都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從而降低了水資源的浪費。“滴灌利用塑料管道將水和肥料送到作物根部進行局部灌溉,水的利用率可達95%。去年建立的水肥一體化示范點,平均每畝節約化肥23.6公斤,每畝節水28立方米,這個示范點累計節約用水40萬立方。”蔣毅敏表示。
專業人士認為,需水量巨大的水稻灌溉如果能嚴格執行薄淺濕曬技術,節約水量更加可觀。“傳統的漫灌式灌溉,每畝田的需水量很難計算,按照灌溉實驗站歷年來的實驗結果,每畝產1200斤的雙季稻,本田生育期每畝共蓄水750到850立方米。如果按照節省灌溉水量三分之一計算,每畝田可節水250立方米左右。”蔣毅敏說,“桂林目前播種水稻面積是420萬畝,也就是說,可以節水11.13億立方米,這幾乎是兩個青獅潭水庫的庫容。” 來源: 桂林生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