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根蘆筍都能被追溯
做好老百姓菜籃子的“守門員”
在嘉善,走進善綠匯生鮮菜市,可以看到在售的農產品被貼上了二維碼,只要用手機輕輕一掃,蔬菜的上市時間、生產單位、聯系方式、責任人等產品信息以及企業主體信息都可以一目了然。
2009年投入發展現代農業后,孫軍從種植業起家,經歷了兩次重大轉型升級:以建設生鮮菜市連鎖,架起了農民與市民的橋梁,實現垂直流通模式創新;以打造農業科技的孵化器,搭建起農科院所與農民的橋梁,實現了賣標準與賣生產過程的管控。
孫軍告訴記者,他們一直在尋找價值觀相同的農耕人,“消費者希望知道產品來自于哪個生產基地,由哪個人種植,而以前農耕人和消費者之間消息是不對稱的。”假如你在善綠匯生鮮菜市購買了一把蘆筍,如今可以通過追溯系統知道這把蘆筍來自于哪片田塊,在生長的過程中用過什么肥施過什么料,這些正是得益于物聯網和互聯網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
在尚品創意農業谷,這里仿佛未來的“植物工廠”,蔬果種植在高分子塑料薄膜上,通過根系吸收薄膜中滲透過來的營養液。由高分子塑料薄膜隔絕病害和污染,由互聯網技術把控水分及營養液的供給,均衡蔬果每一階段所需的養分和水分,保證蔬菜的綠色無公害品質。
盡管從種植起家,但如今傳統種植已并非尚品的主業,在孫軍看來,要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我們與省農科院以及各大高校進行積極合作,發掘農業種植新工藝,培育新品種和優質種苗,成熟后我們再把相關技術或品種轉移給與我們合作的縣內優秀農耕人,讓他們投入生產并成為我們平臺的貨源。”如今,尚品創意農業谷已然成為一個農業精品項目的孵化和加速平臺。
“農科院有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廣大農戶有生產能力,但要使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轉化成生產能力,之間必須要有一個結合點,這個結合點就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我們希望做的就是兩者之間的橋梁。”孫軍有著自己的一張藍圖。
做好老百姓菜籃子的“守門員”
“互聯網+”的火爆讓電商平臺熱潮迅速涌起,尤其是生鮮電商并不鮮見,然而生鮮電商“一邊不掙錢一邊在燒錢”幾乎成為普遍現象。
尚品也投資建立了嘉善縣首家安全農業直銷平臺——“一里谷”,最大的賣點是“從一粒種子到產品,從產品加工到各類檢測,都在網上透明運行”,讓消費者看到整個生產的標準和過程,從而對尚品農產品做到真正的放心。
在孫軍看來,“一里谷”與傳統的電商平臺完全不同,“很多農業類電商平臺都是在寫字樓里誕生的,可能做出來的網站圖片很漂亮,但是他們不懂得農民的所思所想。”孫軍表示,“一里谷”始終與生產基地緊密結合,不放棄農場的環節。
要做好老百姓菜籃子的“守門員”,他將農產品安全視為生命線。在尚品農業的配送中心里,工作人員平均每天要對20多個品種的農產品進行抽檢,為把好第一關,孫軍還專門購置了移動式檢測設備,供檢測人員到田間地頭開展檢測。尚品農業成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示范基地、農業部蔬菜標準園、浙江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
如今,在“一里谷”平臺上銷售的甜心火龍果等數個種類都是產自“一里谷”現代智慧農業園區。與此同時,還積極輻射嘉善縣周邊地區,與多家農業生產主體建立合作關系,為優質農產品的銷售尋找新的天地。
在他看來,生鮮電商的瓶頸就是標準化。“現在很多消費者買菜還是習慣于在實體店,因為他們的消費習慣就是要親眼看、到現場挑一挑。”孫軍告訴記者,如今建立的線下生鮮菜市已經吸引了一批忠實的顧客,已實現單店盈利,“接下來我們就要將線下的客戶引流到線上,這些‘馬大嫂’們不會用智能手機,但是她們的子女可以到電商平臺消費。”
很多人都曾問孫軍,為什么取名叫“一里谷”,對此他有著自己獨特的解讀。他說,民以食為天,谷代表了農業農產品,一里和“一粒”是諧音,又含有“要打通農產品從產地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的意思,所以,建立尚品科技“一里谷”,就是要為老百姓打通提供優質安全農產品的最后一公里。 來源:嘉興在線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