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于頂樓的舊房子經常出現供水困難的現象。
![]() |
市民樂叔在介紹自己所住居民樓經過協商后成功升級的水泵。
廣州萬座樓宇供水有問題 細則助解“三無”社區用水難題
北京市政供水管網能保證六層以下供水;上海去年成功接管部分二次供水設施,向“管水到表”邁進;在廣州城區,同樣存在眾多9層樓以下的“三無”社區,隨著廣州城區供水范圍擴大,高層建筑增加,供水“最后幾十米”出問題,甚至非供水高峰無水可用的戶數也呈增加態勢。
記者獨家獲悉,供水部門正制定共用用水設施移交細則,廣州版“管水到表”將給街坊解決更多用水難題。
文/廣州日報記者劉幸、申卉
圖/廣州日報記者陳憂子
在一些新建的小區高樓中,當你打開水龍頭,就可能讓旁邊的舊樓宇高層住戶沒水用。這種現象每天都在發生……根據自來水公司對容易產生缺水、缺壓投訴的樓宇進行調查時發現,早期建筑的二次供水設施在加壓方式、水箱設計、管道布設、材質選型方面均存在一定缺陷,造成用水高峰時居民無水可用。在這些樓宇中,近26%的樓宇僅靠樓面水箱供水,應加建水泵。而這些建筑主要是9層高的舊樓宇,無物管、無單位、無業主委員會管理。
經初步統計,目前市自來水公司供水范圍內, 存在二次供水等共用用水設施樓宇總數為7.4萬余座,存在各類設施問題的樓宇達到1萬余座。去年,自來水公司解決了152棟樓宇因內部供水設施不完善導致的用水問題。
自來水公司分析,二次供水問題成為影響城市供水日漸突出的問題,造成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由于房改房的業權轉歸私人所有,原有產權單位由于種種原因已不能對所建設房屋的公共部分進行必要的維護,造成了二次供水設施逐漸損壞或者被遺忘,用水從正常變得困難;二是2000年以前國家仍允許鍍鋅管作為樓宇供水管道使用,并作為主要管道材料運用到這一時期所建設的高層樓宇,而鍍鋅管經過10余年的使用,往往銹蝕嚴重,供水能力日漸減弱,由于部分樓宇不能集資對自身管道進行必要的維護和更換,造成了用水出現問題;第三方面是部分上世紀80年代或之前建設的房屋由于建設標準參差不齊,僅靠市政供水壓力直供水到3樓以上,沒有二次供水加壓設施,隨著近年來城市的快速發展,一些區域的水壓產生變化。如果不規范使用二次供水加壓設施,那就只有在用水低峰的凌晨時段才能勉強有水用。
跋涉:
自來水管艱難闖過“最后幾十米”
越秀區華樂街青菜東社區去年解決了缺水問題,但整個過程卻讓人捏一把汗。記者日前在該社區見到了業主羅先生,他告訴記者,該社區比較特殊,樓齡已經超過30年,一共7層,一開始建設的時候就沒有水池,以前主要靠市政管網的水壓直接供水,此前一直沒有出現冬季無水用的情況,但是從去年開始,4樓以上街坊開始出現斷水,有時斷幾個小時,有時候斷一兩天,讓人好煩。市自來水公司前來查驗發現,小區街坊沒有水用主要是因為沒有水泵、沒有水池。解決方法是:必須得由3樓以上街坊同意,籌集資金購買水泵、水池,跟供電局落實好共用設施的電表,然后開始安裝。
水泵裝哪意見難統一
羅先生告訴記者,為取得街坊一致的意見,收齊工程款,在居委會工作人員的多次協調下,口水都干了,原來私拉私接水管的鄰居好不容易同意了,正準備開建,這時候問題又來了。原來低位水池、水泵得放在一樓,這讓住在一樓的街坊以水泵聲音太吵、水管不能沿著自家外墻走為由拒絕了。自來水公司的施工人員哭笑不得,現在的水泵聲音小得很,隔墻都聽不見,且那個水池很小,僅僅需一米多高的一個不銹鋼圓桶就行。但是居民不了解,硬是不同意。記者在該小區看見,不得已之下,工作人員將水池安裝在小區綠化帶之中。
三無社區無人出頭維護
問題解決了,羅先生給市自來水公司點贊!不過回想起整個過程,那叫一個“難”。據介紹,該小區的情況可謂廣州眾多三無社區的一個寫照,華樂街道青菜街居委書記羅海崇稱,按照《物權法》,小區共用用水設施,不管是產權還是維護責任,均由業主所有。市法制辦法規處處長李毅介紹,但部分廣州街坊并沒意識到這一點。羅海崇說,在一些房改房、舊樓宇中,“業主共管”變成“沒人管”。
當舊樓宇出現用水難,市自來水公司工作人員會建議街坊更換共用用水設施,街道發動居民集資。但裝水泵涉及的資金比較大,而且現在很多的房子已賣給其他人了,這樣就復雜了,還有一些是出租房,比如說20套房里面,其中15套是出租的,沒水會有人出來罵人,但是不會有人出來解決問題。
破題
廣州將要“管水到表”
去年7月1日,廣州市政府印發《廣州市用戶共用用水設施管理辦法》,據李毅介紹,《廣州市用戶共用用水設施管理辦法》規定,業主可以把共用用水設施委托給第三方機構管理、維護。操作中,與舊樓加裝電梯一樣,托管仍需要兩個“2/3”同意,即同意業主的建筑面積占總建筑物面積三分之二以上,且同意業主的人數占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
廣州市自來水公司供水部部長梁偉杰介紹,水務局、工商局正在制定共用用水設施的移交協議,自來水公司也參與了協調意見,目前有意把這塊業務分三類,一類面對開發商,即新建小區;一類面向有物管的小區,與業委會代表談,與物管簽訂三方協議;還有一類是沒有物管的小區,直接與業主代表談,業主很難牽頭時就由居委會協調、牽頭,最終與業主簽訂協議。記者了解到,這個廣州版的“管水到表”有望今年出臺。
廣東工業大學城市公共設備系主任梅勝表示,珠海從2006年推出由供水企業接管小區共用用水設施管理的辦法,供水公司的管理更專業,對泵房、水房蓄水加壓設備等有整套的處理方案,更能保證供水質量,用水成本每噸水增加了0.362元。廣州委托專業機構管理付多少錢?這將由物價部門核定。
名詞解釋
“管水到表”是什么?
共用供水設施,是指居民住宅小區紅線范圍內的供水水箱、水池、管道、閥門、水泵、計量器具及其附屬設施,是小區內直接通向居民住宅的供水設施,相當于自來水的“最后一公里”。按照物權法,共用供水設施由小區居民所有,其維護權歸全體業主負責。“管水到表”是指在多數居民同意的基礎上,小區將符合供水規定的共用供水設施,通過有償的方式交由供水企業接管維護修理等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