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祺制圖(點開看大圖)
東南網4月1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昨日,海都記者從泉州市市政公用事業局獲悉,泉州市將每日向社會公布城市供水水質信息,中心市區5月前實施,其他各縣(市、區)逐步推進。
目前,泉州市自來水公司官網上有水質情況發布的版塊。昨日下午,海都記者進入網頁查看,在右側“3月水情發布”版塊中顯示的指標僅四項,包含細菌和大腸菌數量、余氯、渾濁度,信息較為簡略。
今后,泉州市將實行城市供水水質信息每日一公布的做法,各水廠取水口和出廠水各九項指標每天都可查詢。每月公布一次各水廠的出廠水42項常規指標,每年公布一次《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全部106項指標。中心市區將于5月前開始實施,晉江市、石獅市、南安市將于10月前開始信息公布,其余縣(區)將于2016年1月前實施。
據介紹,水廠取水口九項指標包括:渾濁度、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COD(Mn)、氨氮、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出廠水九項指標包括:渾濁度、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余氯、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COD(Mn)。
供水單位將在供水服務營業場所、供水企業網站以及供水行政主管部門或地方政府服務網站上公布水質信息。水質信息公布數據包括供水單位自檢、委托檢測以及各級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監督檢測等數據。
這些指標跟我們有什么關系?
市民該如何通過這些數據判斷水質質量呢?我們請泉州市自來水公司技術部李經理解答其中跟我們關系密切的一些指標。
渾濁度
是指水中懸浮物對光線透過時所發生的阻礙程度。水中的懸浮物一般是泥土、砂粒、微細的有機物和無機物、浮游生物、微生物和膠體物質等。水的渾濁度不僅與水中懸浮物質的含量有關,而且與它們的大小、形狀及折射系數等有關。國家標準限量為1。
色度
清潔的水應為無色,當水受污染后可使水呈各種不同的顏色。色度不能清楚地說明水的安全性,但能最直觀地顯示環境污染的指標。國家標準限量為15。
臭和味
無臭無味的水雖然不能保證是安全的,但有利于飲用者對水質的信任。這是評價水質的重要指標,限值定為“無異臭異味,用戶可接受”。
COD(Mn)
也稱為化學需氧量,往往作為衡量水中有機物質含量多少的指標,化學需氧量越大,說明水體受有機物的污染越嚴重。
氨氮
指水中以游離氨(NH3)和銨離子(NH4)形式存在的氮。主要來源于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機物的分解,焦化、合成氨等工業廢水,以及農田排水等。國家標準限量為0.5。
菌落總數
單位體積水中的細菌總量。國家標準限量為100。
總大腸菌群
水的大腸菌群數是指100ml水檢樣內含有的大腸菌群實際數值,以大腸菌群最近似數(MPN)表示。水源中大腸菌群的數量,是直接反映水源被人畜排泄物污染的一項重要指標。國家標準為不得檢出。
肉眼可見物
主要指水中存在的、能以肉眼觀察到的顆粒或其他懸浮物質。
耐熱大腸菌群
耐熱大腸菌群中很可能含有糞源微生物,因此耐熱大腸菌群的存在表明可能受到了糞便污染,可能存在大腸桿菌。但是,耐熱大腸菌群的存在并不代表對人有什么直接的危害。通常情況下,耐熱大腸菌與大腸菌群相比,在人和動物糞便中所占的比例較大,而且由于在自然界容易死亡等原因,耐熱大腸菌群的存在可認為食品直接或間接地受到了比較近期的糞便污染。因而,耐熱大腸菌群在食品中的檢出,與大腸菌群相比,說明食品受到了更為不清潔的加工,腸道致病菌和食物中毒菌的可能性更大。耐熱大腸菌群比大腸菌群能更貼切地反應食品受人和動物糞便污染的程度,且檢測方法比大腸桿菌簡單得多。國家標準為不得檢出。
來源:東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