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8000年前“倚海而居”,5000年前“倚濕地而居”,到建城后“依湖而居”以及現在的“依江而居”、“依河而居”。杭州,這座倚水而生的城市,處處流淌著靈動的水,浸潤生活在這方土地的百姓。
五水共治如火如荼,既優化環境,更惠及民生。每天,我們洗臉要用水,口渴要喝水,農田灌溉要取水,自來水從哪里來?水質好不好?喝得安全嗎?相信每個人都很關心。
一杯直飲水
經8道工序深度處理
打開龍頭就能直接喝
今年8月初,南星水廠在出水口設置了一個水質體驗點。打開水龍頭,接一杯自來水,就可以直接飲用,喝起來的味道跟純凈水差不多。其實,早在9年前,這里出廠水的水質就已經可以直接飲用了。
“與普通水廠的常規處理工藝相比,我們有兩大差別:一是原水從錢塘江取水經過進水泵房后,常規處理工藝是混凝沉淀過濾消毒后出廠,而我們是先經預臭氧對鐵、錳、有機物等進行預氧化;二是在最后比常規處理工藝多一道‘臭氧加活性炭’深度處理凈水工藝。”南星水廠經理蔣宏林介紹說,正是深度處理,使出廠水可以直接飲用。
今年1月,清泰水廠30萬噸/日深度處理改造工程投入運行,總投資3.6億元,采用臭氧活性炭結合膜過濾的深度處理技術。運行后,它也成為亞洲日供水量最大的膜處理飲用水廠。清泰水廠在膜處理車間也設置了一個直飲水體驗點,如果市民朋友感興趣,也可以跟水務集團進行聯系,參加“走進水務探索城市水循環奧秘”之旅,全方位了解城市的制水生產工藝。
同時,水務集團對祥符水廠現有25萬立方米/日規模常規水處理系統進行深度處理與設備提升改造,力爭2015年底建成投運。
緊接著,占杭州市區總供水能力35%的九溪水廠也將進行深度處理改造工程,總投資6.8億元,力爭于今年年底開工,2016年上半年可以建成投運其中的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工序。
值得期待的是:隨著水廠、供水管網和居民住宅用水設施的不斷改善和提升,到千家萬戶中,擰開水龍頭,流淌出來的就是能直接放心喝的直飲水。
一張預警網
細小裂紋都逃不過它
供水管網有安全守護
印春陽是杭州市水務集團城南分公司管網管理科科長,1985年進入公司,與城市管網打了29年交道。
8月15日一上班,他就打開電腦上的一個管網滲漏預警系統:“你看,城南分公司共38個在線探頭,其中32個正常,4個報警,1個通信異常,1個其他。”他指著電腦屏幕說,報警的探頭會變成紅色。
這是一套Permalog管網滲漏預警系統,通過放置在閥門井中的探頭,分析聲波數據對管道運行情況實時監控,在管道出現細小裂紋時進行及時報警。
“比方說管道有裂紋了,水流聲的聲強和頻寬都會發生變化。每一次爆管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從一個個裂紋慢慢變大,再受到外力碾壓破裂。”印春陽說,所有探頭被放置在易爆管的高危管線,發現報警,馬上派巡查人員前去檢查,及時阻止爆管的發生。
截至2013年底,杭州近70公里的高危管線安裝了遠傳探頭,累計發現報警點位507個,經排查,高度疑似滲漏報警點位68處,經檢漏人員最終開挖確認漏點為30處。
這一預警系統已能實現與手機連通,查漏補缺會更方便。這些力氣是花在老舊管道上的,它們也最容易爆管。
杭州以前采用的是抗壓能力差、脆性大的鋼筋混凝土水管和灰口鑄鐵管,目前正在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強度高、韌性好、重量輕、耐沖擊、彎曲性較大和安裝方便的球墨鑄鐵管。基本上在其使用壽命內,不用擔心會有裂紋。
2008年至今,水務集團每年投資1.5億元左右,先后完成了大關路、建國路、機場路、教工路等道路管線的改造工作,累計改造DN300(含)以上管道長度220余公里。
今年,主城區16條重點道路的供水管道將進行更新改造,累計65.37公里,力爭2015年底全部完成。剩余的200多公里老舊水管也會在2018年底前全部更新完成。
一支服務隊
用水服務延伸至小家
有問題可以找“阿力”
前不久,翰林花園物業找到水務集團城南分公司的負責人說:“明天就是雙休日了,但現在每天總表顯示的用水度數急增,有的業主反映家里的自來水一會兒大,一會兒小。不知道是不是小區內部自來水管道存在暗漏,麻煩你們上門看看。”
接到任務的檢漏人員李文炳、劉國平等馬上趕到了現場,最終在靠近環城東路的大門一側發現了兩處不易察覺的大漏點。這些正是“阿力們”的志愿服務縮影。
對下沙的居民來說,“阿力”早已是一個親切的稱呼。多年前,下沙的“阿力服務隊”就走街串巷,為社區、企業、高校上門提供延伸服務,但凡遇到供水咨詢、內部供水設施維修、管道檢漏等難題,大家想到的就是找“阿力”。
經過6年的蛻變,“阿力服務隊”的規模越來越龐大,今年7月,杭州市水務集團“阿力”黨團員志愿者服務總隊正式成立,從下沙走到全杭州。水務集團“阿力”黨團員志愿者服務總隊,由800余名黨團員志愿者、24支“阿力黨團員志愿者服務分隊”組合而成,居民可以通過社區進行預約,也可以撥打24小時杭水熱線87826789進行咨詢求助,“阿力”們將會第一時間上門提供優質服務。
一個多月來,阿力服務隊出動志愿者累計360人次,解決供排水業務咨詢數百件;供水管道檢漏15起;內部管道設施維修65起;水質余氯、濁度、PH檢測87起,很多用水難題都是阿力們利用雙休日提供上門服務解決的。
兩個“人工腎”
污水排放標準更嚴格
讓杭城水環境深呼吸
提起西溪濕地,杭州人習慣將它比喻為杭城排毒養顏的“天然腎”,與之匹配的,還有兩個鮮有人提起的“人工腎”。在城東,有一個“人工腎”,它是位于下沙的七格污水處理廠,它隱匿市郊,卻是保障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設施。
七格污水處理廠是全國特大型污水處理廠之一,也是我省最大的城市污水處理廠,目前已經完成三期工程建設,設計處理能力達到120萬噸/日,采用具有脫氮除磷功能的生物處理工藝。
杭州主城區以及下沙、臨平區塊的污水通過排污管匯聚到七格后,第一道工序是要經過預處理,由格柵阻攔污水中如塑料袋、瓶蓋等體積較大的垃圾,再經過沉沙池分離出較大顆粒的無機砂等物質后進入初沉池。
此后,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核心——具有脫氮除磷功能的AAO生物反應池,池內布滿了經培養、馴化的用于降解有機污染物質的微生物菌群,有害物質在這里大幅降低。
十多道工序、十幾個小時的處理后,污水變成了符合國家排放標準的清水,回歸到大自然的水環境中。
目前,七格污水處理廠一、二、三期提標改造工程正在開展前期工作,力爭在2016年完成,屆時七格污水處理廠的排放標準將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的一級A標準,也是現行的最嚴標準。
同時,在城西,還有一個“人工腎”,它位于杭州繞城公路與留祥路交叉口。目前,城西污水處理廠一期實施規模為5萬立方米/日,主要接納蔣村集鎮片區、紫金港以西文苑路以北區塊、浙大紫金港西校區、西溪濕地保護區、西湖科技經濟園區發展區塊及三墩北居住區的污水。出水標準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A排放標準,其中,COD指標要求更嚴格,執行40mg/L。污水經處理后排入余杭塘河。
為有源頭清水來。為讓千家萬戶能喝上放心水,杭州市水務集團爭當“五水共治”的先行者,勇為“五水共治”的踐行者,做愛水、凈水、保護水的帶頭人,倡導市民熱愛水、珍惜水和節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