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州晚報(記者 張華)7月底,劉灣水廠試通水后,鄭州市供水壓力將會局部緩解。在丹江口水源抵達后,鄭州居民用水基本無憂。
根據鄭州市用水規劃,到2020年,鄭州市設計人口570萬人,日用水量將達到206萬立方米,需要新增112萬立方米水。昨日,市市政工程勘測設計研究院給水分院向鄭州晚報記者描述了一幅未來鄭州供水的圖景。
■ 獨家連線
南部為什么沒有建水廠?
市市政工程勘測設計研究院給水分院院長孫俊峰:水廠的選址,不能隨意而定,其中一個重要原則是必須有水源。鄭州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主要水源黃河位于城市北側,市區現有的四座水廠均建在黃河沿線。
未來鄭州城市規模日益增大
供水問題有何應對措施?
孫俊峰:目前鄭州市有4座水廠,分別是位于西三環建設路口附近的柿園水廠,高新區石佛水廠,文化路北段的白廟水廠,鄭東新區東周水廠。根據規劃,到2020年,鄭州市設計人口570萬人,日用水量將達到206萬立方米,需要日新增112萬立方米水,目前,我們設計員規劃設計了6座水廠,來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
新建水廠的水源來自哪里?
孫俊峰:劉灣水廠、羅垌水廠和港區一水廠的水源均為南水北調水,計劃跟南水北調干渠同期通水運行。市區現有的柿園水廠和白廟水廠也將置換為南水北調水源。此外,根據規劃,計劃將中牟縣趙口作為新的水源地,原水同樣來自黃河,到2040年,每天將從該水源地取水210萬立方米,屆時,航空港二水廠、三水廠、九龍水廠、龍湖水廠都需要從該水源地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