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的污水,經過污水處理應急實驗設施的處理,觀感與礦泉水相差無幾。昨天上午,李繼朝、楊勤等幾名市人大代表再次自發到深圳灣視察污染問題。
這個名為超磁水體凈化站的應急實驗設施,設立在科苑南路與東濱路交界處的近海排污口處,外形類似集裝箱,占地不過100多平方米。工作人員將處理前后的水裝在礦泉水瓶子里對比,前者又黑又臭,而后者則無色無味。有記者拿出一瓶未開封的礦泉水擺在一邊對比,經過處理的污水在觀感上已與礦泉水相差無幾。
市水務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污水處理的應急實驗設施安排不到一個月,當前日處理能力達到一萬噸,明年擬提升至3萬噸。今年春節后,蛇口東角頭附近的排污口和白石洲附近的排污口也將安排這樣的污水處理的應急實驗設施,以緩解深圳灣的污染。
深圳灣的污染問題,今年以來持續受到代表們的關注。經過代表多次調研發現,深圳灣其中6個已經能目測到污水直排。對此,有關部門的說法是,該片區樓盤開發的速度太快,排污管網的建設跟不上。市水務局工作人員以后海片區為例,由于片區污染管網建設滯后,加上后海濱路以西建成區雨污混流、錯接亂排,造成每天約有4.75萬噸污水排入深圳灣和東頭角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