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水價改革是否能夠促進節水呢?節水有哪些辦法?
泉州是個“貧水區”
打開水龍頭,清潔甘洌的水便滾滾而來。?
“很多人都認為,泉州地處南方,降雨量豐富,怎么會缺水呢?沒必要節約水。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泉州市計劃用水節約用水辦公室高級工程師王健璋說,泉州處于水資源緊張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約100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資源量2005年為1330立方米,其中沿海縣市低于730立方米,屬“貧水區”。
全國人均占有水資源2200立方米,福建省則為3440立方米,泉州遠遠低于這兩個平均水平。此外,泉州市70%的水資源量分布在人口較少、經濟水平較低的山區,人均資源占有量為3595立方米,而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水資源較少,僅占30%,沿海突出部和島嶼更是嚴重缺水,石獅市、晉江市、惠安縣的人均水資源量僅為366立方米、429立方米、491立方米,已屬于國際公認人均水資源量低于500立方米的極度缺水,即為絕對貧水區。
泉州降雨量季節性強,時空分布不均。泉州市年降雨量、年徑流量約60%—80%集中在4—9月份,特別是梅雨和臺風雨,時間短,數量大,極易產生洪水,由于現有蓄水工程對河川徑流的攔蓄調節能力偏低,棄水現象嚴重。這種水資源年內分配的不均勻性造成水資源年內供需不平衡。此外,入海損失嚴重。天然來水量豐富的晉江西溪流域由于淹沒耕地、移民等客觀原因無法興建大、中型水庫,大量的水資源直接奔騰入海,損失的水量約占全市水資源總量的30%。
1滴水1個月變2.6噸
“水滴石穿”,說的是水的力量,但也反映了水滴積累的數量。
“一滴水,微不足道。但是不停地滴起來,數量就很可觀了。”王健璋說,根據測定,“1滴水”在1個小時里可以集到3.6公斤水;1個月里可集到2.6噸水。這些水量,足以供一個人的生活所需。可見,一點一滴的浪費都是不應該的。至于連續成線的小水流,每小時可集水17公斤,每月可集水12噸;嘩嘩響的“大水流”,每小時可集水670公斤,每月可集水482噸。所以,節約用水要從點滴做起。
王健璋列舉了泉州節約用水存在的主要問題:水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用水的意識不強;長期養成不良的用水習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也隨著增加,浪費的現象越嚴重;水價偏低,水費支出占可分配收入的比例很少,大量用水不心疼;全市生活用水量占總用水量的60%左右,大部分居民沒有實現一水多用,用水效率不高;綠化用水、道路用水等公共用水還是使用純潔的自來水;非節水型水嘴、水箱、抽水馬桶等用水器具還大量存在;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高耗水的工藝、設備急需整改。
水價提高家庭用水降低
“低水價是造成水的超消費和浪費的重要原因。”王健璋說,專家指出,水價提高10%,將使家庭用水降低3%—7%。
王健璋介紹了上海市用水量價格彈性系數研究。該研究表明,水價每增加10%,需水量將下降3.8%;居民年收入每增加10%,除去水價影響,用水量需求將增加2.2%。據分析,水費支出占家庭收入1%時對心理影響不大;占2%時開始關注水量;占2.5%時注意節水;占5%時認真節水;占10%時考慮水的重復利用。
“按照泉州原來的水價計算,每立方米1.3元,加上0.5元的污水處理費,每立方米1.8元,一個家庭每個月用水量按15立方米,每月水費支出27元,每月家庭收入按2000元算,水費支出只占1.35%。”王健璋說,據此,水價偏低,不利于居民自覺節水。
“節約用水、高效用水是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徑。節約用水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王健璋說,水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杠桿,任何一個國家要達到節能型的城市、節水型社會的話,必須要通過水價來調動社會的積極性和節水的積極性。
“全國許多城市已經進行水價改革,并取得明顯效果。”王健璋舉了一個例子,銀川市自去年1月1日實行階梯水價以來,節水效果非常明顯。1年零7個月的時間里,機關、企事業單位節水率達到3%—5%,居民節水率達到10%—15%。該市的正茂社區是個有1400多戶居民的老社區,實行階梯水價以來,整個小區的月用水量從以前的1.4萬多噸下降到現在的4200噸左右,小區居民沒有一戶月用水量超過12噸的一級水價范圍。今年,銀川全市用水人口增加近2萬,居民用水量卻下降了15%,每天因節水減少了1萬多噸的供水缺口。改掉不良習慣節水70%
根據分析,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習慣,就能節水70%左右。
與浪費水有關的習慣很多,比如:用抽水馬桶沖掉煙頭和碎細廢物;洗手、洗臉、刷牙時讓水一直流著;設備漏水,不及時修好……
除了良好的用水習慣以外,采用節水器具很重要,也最有效。節水器具繁多,有節水型水箱,節水馬桶等。
水價改革有利于節水器具的使用和推廣。居民家庭的用水器具都是裝飾時一同安裝,市區相當部分(特別是舊城區)家庭用的是螺桿式水龍頭和大于9升的抽水馬桶,要求換掉舍不得,也怕麻煩。水價調整,增加水費支出,促使居民更換節水型器具。
“每個人都節約一點水,累積下來就是很多水了。”泉州樂家衛浴專賣店楊洪經理認為,水價改革肯定能夠促進節水潔具的市場發展。以北京、上海為例,兩個城市都屬于缺水城市,水價也比較高。居民在購買衛浴產品時,首先就要考慮節水功能。“目前,節水潔具的技術也在不斷進步。比如,市場上已出現兩檔水龍頭,通過手感可以調節水龍頭的流量。”
利用中水澆花洗車
據福建金帝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李龍連介紹,在金帝花園里有一個污水回流區,小區居民的洗衣、洗菜、洗臉、洗澡的生活用水全部集中到這個地方,用于澆灌小區內的綠地,沖洗路面。沖廁水則由管道通往室外化糞池,再經城市污水管道排放至污水處理廠。
“小區的綠化面積很多,如果全部用自來水澆灌,很浪費水資源,而且這部分費用都要公攤到小區業主,造成公攤費用也多。”李龍連說,小區面積有十幾萬平方米,當初規劃時就把設置污水回流設施納入建筑成本。“投入150萬元建設污水回流系統,可以處理污水150噸,目前沒有經過統計,不知道是否劃算,但這個做法既減輕了業主負擔,也節約了水資源。”
“這次水價、污水處理費共漲了1元錢,平均每輛車水費0.54元/車/次,在洗車的成本所占比例就更高了。”陳老板說,對于行業發展來說,是個很大的難題。如果市政配套設施條件充分,比如市區鋪設了管道,可以從寶洲污水處理廠將處理過的中水輸送到洗車店使用的話,“只要車主同意,作為商家既能節約用水,又能節約水費,何樂而不為呢?”陳老板認為,這還需要車主改變觀念。因為有的車主可能會認為中水是用過的污水,不愿意自己的車用這種水來清洗。
“水價改革也是為了今后推廣雨水收存、污水再生和中水利用。”王健璋說,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中水是可以再利用的,比如可以用于沖廁所、洗汽車、澆草坪、灑馬路等非飲用水之用。收存的雨水和中水有相似的功能。
不過,目前污水處理后再利用,泉州尚不具備條件。“目前泉州市只有一條污水管道,所有污水都從這條管道排放到污水處理廠。要利用中水,還需要再鋪設管道,才能從污水處理廠將中水引到用水地。”
至于收存雨水,王健璋說,泉州建設的幾個滯洪區除了美化環境以外,也可以做截蓄雨水之用。
“中水”,就是把排放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回收,經過處理后可以再利用的水。“中水”起名于日本,“中水”的定義有多種解釋,在污水工程方面稱為“再生水”,工廠方面稱為“回用水”,一般以水質作為區分的標志。其水質介于自來水(上水)與排入管道內污水(下水)之間,亦故名為“中水”。其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經處理后達到一定的水質標準,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
中水利用也稱作污水回用。“中水”回用,一方面為城鎮供水開辟了第二水源,可大幅度降低“上水”(自來水)的消耗量;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下水”(污水)對水源的污染問題,從而起到保護水源、水量的作用。
2002年廈門市在狐尾山上建立了“污水林地生態處理實驗示范工程”,將生活污水經過簡單消毒和除臭后引上山灌溉林木。短短的幾年間,黑色的生活污水,神奇般地澆灌出了一片郁郁蔥蔥的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