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農辦發〔2019〕252號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農業農村局,雄安新區管委會公共服務局,廳屬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順利實施,有效壓減農業地下水開采量,根據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的實施意見》(冀辦〔2019〕17號)要求,制定了2019年度小麥節水品種及配套技術推廣補貼、旱作雨養種植試點、耕地季節性休耕制度試點、高效節水灌溉等農業節水項目實施方案,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制定你市(含雄安新區,下同)及所轄項目縣(市、區)實施方案。9月30日前,將市級實施方案(不含高效節水灌溉)及經市級審核后的縣(市、區)實施方案報省農業農村廳備案,定州、辛集市實施方案經市政府審核后上報。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
市級農業農村部門是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農業項目管理的責任主體。要把項目謀劃、組織、實施、落實擺在突出位置,分工負責,精心組織,強力推進。省農業農村廳成立由王國發廳長任組長,劉振洲副廳長、段玲玲副廳長任副組長,廳辦公室、財務審計處、發展規劃處、項目監督處、科教處、農經處、農田建設管理處、種植業處、特色產業處、農機局和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省肥料與農業節水技術中心)、省種子總站、省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等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農業節水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一謀劃部署和推進落實等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廳種植業處。有關單位各負其責,廳種植業處負責綜合協調、組織實施、情況反饋和調度推進等;廳農田建設管理處具體負責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的組織實施;省種子管理總站具體負責小麥節水品種及配套技術推廣補貼項目和節水品種質量檢查等組織實施;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省肥料與農業節水技術中心)具體負責季節性休耕項目、旱作雨養種植試點項目的組織實施、輪作休耕地塊“四至信息”收集和綠肥種植試點等工作;省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負責輪作休耕試點區耕地質量監測等組織實施。市級農業農村部門也要成立相應組織機構,明確責任,細化任務,理順關系,落實好所承擔的各項任務目標。
二、規范資金使用
要切實加強項目資金管理和使用,科學規范使用項目經費,嚴格按照有關資金管理辦法、項目實施方案、有關工作部署等文件執行,發揮資金使用效益。耕地質量監測項目縣按監測點安排資金,按照河北省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有關輪作休耕試點區耕地質量監測要求,做好相關工作。綠肥種植試點由市級農業農村部門制定實施方案,報省農業農村廳備案,集中連片組織實施,確保試點成效。休耕地塊“四至信息”收集、節水效果評估,要科學制定實施方案,明細資金使用計劃,存檔備案。輪作休耕地塊“四至信息”收集,由試點縣(市、區)具體組織實施。市縣要周密計劃、科學組織、精準實施農業節水項目實施效果評估,評估結果要作為年度總結報告的重要內容,連同總結一并報省農業農村廳。
三、嚴格項目管理
按照省級實施方案分解任務,編制本級實施方案。市級對縣級實施方案的可行性、目標任務、組織管理方式等進行審核、批復,報省農業農村廳備案。要根據省級實施方案,科學安排進度,明確時間節點,規范項目運行,落實項目任務,實現節水效果。項目完成后,形成總結報告,以正式文件于2020年7月底前報省農業農村廳。
加強檔案管理。要按照“市、縣有項目實施區域圖,鄉(鎮)有面積匯總表,村有分戶、分地塊任務清冊”等要求,建立項目到村、到戶、到地塊明細檔案。要強化監督公示,要聯合紀檢監察和審計等部門強化監督檢查,不留盲區、不留死角,確保項目規范運行。村民代表要全程參與項目運作,嚴格落實公示制度,市、縣在實施其他項目和開展其他工作時,不得與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有關項目捆綁進行或“搭車收費”,確保農業項目規范運行、落地實施,確保農民群眾對項目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四、落實工作責任
實行市包縣、縣包鄉(鎮)、鄉(鎮)包村責任制。市縣農業農村部門要安排責任心強、懂政策、懂技術、能辦事的干部下沉一級,包縣、包鄉(鎮)、包村指導工作。要制定實在管用的干部包縣、包鄉(鎮)、包村工作責任,制定切實可行的項目推進計劃。市、縣要印制包縣、包鄉(鎮)、包村干部名冊,公開聯系電話,以市為單位存檔備案。省農業農村廳將結合工作進展情況,隨時開展抽查和詢問相關工作。市、縣、鄉(鎮)、行政村要層層簽訂工作責任書,鄉(鎮)或行政村要與農戶、經營主體等簽訂實施協議(責任書、協議文本由市、縣統一印制),明確雙方任務目標和責任,確保按量按要求完成相關農業項目,有關項目落實情況要及時向省農業農村廳報告。
五、發揮示范帶動
市、縣要建立健全農業節水項目示范區,要集中連片推進,有條件的整鄉、整村推進。要分項目按照1-5萬畝建立1個、5萬畝以上建立2-3個示范區的要求,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明顯、人員活動密集等便于觀摩的地方,樹立農業節水項目示范區標志牌。以項目為單位,重點明確項目實施背景、政策依據、實施條件、節水技術措施與路線、補助標準、節水目標、組織管理單位、技術指導專家、聯系電話等,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學,讓農民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帶動項目區外的農戶共同節約農業用水,同步實現節本增效。
六、實施績效評估
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的實施意見》,有關逐級分解任務、規范建設管理、嚴格評估獎懲等要求,有效促進年度任務目標落實。市縣重點抓好本級評估,堅持績效優先、客觀公正、可操作、好評估的原則,著重評估目標完成、措施落實、資金使用等情況,評估結果及相關數據結論在總結報告中說明,并作為年度總結報告的附件一并上報。
(一)績效評估指標。重點包括:任務目標完成、措施落實、組織管理、資金使用等4個方面。其中,任務目標完成占總分20%,措施落實占60%,組織管理占10%,資金使用占10%。
(二)績效評估方法。以《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省級考核辦法》為依據,采用評分法,滿分100分。評估結果劃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個等次??己说梅?0分以上為優秀,80分以上、90分以下為良好,60分以上、80分以下為合格,60分以下為不合格(以上包括本數,以下不包括本數)。
1.目標完成情況。主要評估計劃節水量,低于目標值70%不得分,70-100%按比例得分。根據評估數據或實際考核情況評分。
2.措施落實情況。主要評估年度任務落實情況,低于目標值(任務面積)80%不得分,80-100%按比例得分。采取查看自驗和驗收報告;隨機抽取項目縣,查看農戶實施項目清冊和補貼發放清單;每市抽查3-5個項目縣,每縣抽查2-3個項目鄉(鎮),每個鄉(鎮)抽查2-3個村,每村抽取3-5個農戶,現地測量,現場核查,核實實施面積、補助發放等,了解群眾滿意度等。
3.組織管理情況。主要評估制度建設、檔案管理、宣傳活動等。分別采取查看資料、隨機走訪群眾等方式。其中在國家級媒體正面報道每有一篇重點加分,省級媒體每有一篇適當加分。項目檔案資料不完整每缺一項適當扣分。因工作不力造成不穩定等問題的,加重扣分。
4.資金使用情況。主要評估資金使用計劃、支出進度、資金使用合規性等。其中,資金支出進度評分按財政有關規定和項目實施方案規定得分;資金使用不符合管理規章、不能足額及時撥付項目補助資金、挪用項目資金、資金使用有重大問題等,加重扣分。
(三)項目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目標。種植冬小麥節水品種,落實配套節水技術的農戶積極性高,小麥單產穩定。畝均減少澆水1-2次,全省平均畝均節水40-50立方米,項目區減少地下水開采2.4億立方米。
實施旱作雨養種植,種植作物類型豐富,關井措施落實,種植技術科學,符合當地實際。農戶種植收益基本不減少,試點積極性高,中南部地區畝均減少地下水開采220立方米,項目區減少農業用水0.22億立方米。張家口壩上地區畝均減少地下水開采量120立方米,項目區減少農業用水0.24億立方米。
季節性休耕項目區,農民收益基本不受影響,農戶主動參與,項目區畝均減少地下水開采140-160立方米,年實現地下水壓采3億立方米。
七、營造良好氛圍
市、縣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制定宣傳方案,廣泛宣傳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的重要意義,統一廣大干部、農民群眾的思想認識,提高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的節水意識、生態保護意識,引導廣大農民群眾自覺投入到農業節水有關工作中,努力把減少農業用水變成自覺行動。加強對縣、鄉、村典型經驗、工作成效、項目進展、節水效果等總結宣傳報道。大力營造群策群治的良好氛圍,通過宣傳發動調動農戶參與的積極性,落實好農業節水項目。
探索出的好經驗,工作中的好做法、好典型,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及時向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處反饋。
聯系人: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處,吳濟民,電話:0311-86256887
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孟建,電話:17732807209
省種子管理總站,李志勇,電話:18632166178
附件:1.小麥節水品種及配套技術推廣補貼項目實施方案
2.黑龍港地區旱作雨養種植試點項目實施方案
3.張家口壩上地區旱作雨養種植試點項目實施方案
4.季節性休耕項目實施方案
5.高效節水灌溉實施方案
6.2019年度小麥節水品種及配套技術推廣補貼、旱作雨養種植試點項目任務清單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
2019年7月21日